今日热词:

规模化养猪场后备母猪的培育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养猪巴巴网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能否获得高效益的核心,而每年大约25%~35%的母猪因各种原因被淘汰(年龄、疾病、遗传缺陷等)。为了保证生产的均匀性,就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同时猪场的疾病净化也是从后备母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1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的选择是根据猪场繁育需要确定,培育前应该进行严格的挑选,因其不仅对后代仔猪有一半的遗传影响,而且对后代仔猪胚胎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还影响后代仔猪的生产成本,产仔数高的母猪所产仔猪的相对成本较低。所以在选择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1生长发育

选择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和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在后备猪限饲前(如2月龄、4月龄)选择,既利用本身成绩,也利用同胞成绩;限饲后主要利用肥育测定的同胞的成绩。

1.2体质和外形好

体重在50~60 kg左右,体质健壮,无遗传疾病,并应审查确定其祖父母或同胞无遗传疾病,体形外貌应符合本品种特征(毛色、头型、耳型等),选择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平直的种猪。特别强调应有足够的乳头数,乳头应在6~7对以上,其中3对在脐部以前,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和副乳头。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外阴应该选择较大且下垂的个体,阴户发育较小且上翘的母猪往往是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个体,发生难产的概率偏高。配种前有正常的发隋期,而且发情征候明显。

1.3繁殖性能高

这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应选产仔高、哺育率高、断乳重高的母猪后代。后备母猪的选择时期大多是分阶段进行的。

2后备母猪的饲养

2.1合理配制日粮

按后备母猪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地配制日粮。应注意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维生素的补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可溶性药物和电解多维5―6 d,提高抗应激能力。消化能l2.76~1318MJkg,粗蛋白l6.00%以上,赖氨酸0.70%~0.85%,钙0.80%~0.95%,总磷0.60%~0.70%。推荐饲料配方如下:玉米61%,麦麸l5%,鱼粉l%,豆粕l9%,预混料4%。在饲喂精饲料的同时,合理搭配适量的青粗饲料(如青菜、苜蓿等),可增加配种后的排卵数。否则容易导致后备猪的过瘦、过肥、骨骼发育不充分。

2.2合理的饲养

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后期的限制饲喂极为关键,通过适当的限制饲养既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又可控制体重的高速度增长,防止过度肥胖,但应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以提高排卵数。后期限制饲养的较好办法是增喂优质的青粗饲料。从50―60 kg体重开始用后备母猪专用料,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7月龄适当限制。配种前半个月短期优饲。限饲时喂料量控制在2.0 kg以下。优饲时2.5kg以上或自由采食。

3后备母猪的管理

后备母猪一般小群饲养,每栏5―8头,每头后备母猪0.9 m2。外引猪的有效隔离期约6周,最好饲养到配种前l个月,即母猪8月龄、公猪8~9月龄。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每天放到运动场l~2 h,并用公猪试情检查。后备母猪发情观察和饲养管理应比经产母猪更为细心。凡进入配种区后超过60 d不发情的小母猪应淘汰。对于患有气喘病、胃肠炎、肢蹄病等疾病的后备母猪,应隔离饲养。观察治疗两个疗程仍未见好转,应及时淘汰。长大二元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须8月龄,体重110 kg以上。

按猪日龄分批次做好免疫工作。在配种前l~2月应接种2次伪狂犬、乙脑、细小病毒、猪瘟等,2次间隔约20d。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加强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链球菌、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净化猪体内细菌性病原。应用广谱、高效、安全的预防性抗生素,在配种前2个月用药,每个月连续l周用药,直至配种;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引进的后备猪应在第2周开始驱虫,配种前1个月再驱虫1次。所选的添加药物应为广谱驱虫药,注意在用药期间要同时用1%一3%敌百虫水溶液对圈舍喷洒,能使驱虫效果更好。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养猪场, 规模化, 培育, 母猪, 后备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