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临床上猪丹毒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互联网

       猪丹毒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在火鸡或山羊上同样也有发生。它由丹毒丝菌属细菌所导致,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有多种野生动物带毒。猪很易感,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猪丹毒成为养猪生产上非常严重的疾病。
此细菌有多种菌株,但目前的疫苗只能涵盖最常见的两种菌株。在英国已研究的常规菌株尚未得到认证,但经验表明疫苗是很有效的,尚未涵盖的菌株很少。
临床表现
    疾病以多种形式存在:
1. 特急性型:其表现为急性死亡或者严重的败血病,并出现高热症状,嗜睡,食欲不振,跛行。急性死亡经常出现于生长育肥猪,刚育成的猪中少发。
2. 急性型:典型的“荨麻疹样丹毒”,体温急剧升高,出现红色钻石样斑点,特别是背部比较严重。猪只嗜睡,不愿走动。
3. 繁殖症状:由于急性感染该病所导致的流产在任何一个妊娠阶段都可能发生。若母猪在妊娠后期感染该病仔猪出生时可能成活,但出生几日后就可能感染荨麻疹样丹毒。
4. 慢性症状:感染猪丹毒的后续影响也非常严重,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a. 皮肤坏死 从急性症状恢复后,大块皮肤坏死并且腐烂,特别是耳朵、阴囊皮肤部位容易发生,小腿部位偶发。
b. 跛行 部分猪只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免疫反应过度,导致猪关节炎症状非常严重而且不可逆转。在这些病历中,由于长期患病导致关节部位的组织已经凋忘。
c. 心内膜炎 发生急性感染之后,病原微生物在心脏瓣上生长,造成花椰菜形状的组织损伤,从而影响到心脏功能。通常会导致受感染猪的死亡。对于2-3周龄的猪,出现心内膜炎症状的猪几乎都会出现荨麻疹样丹毒症状。偶尔,猪丹毒的形式可能表现为生长猪群爆发大规模死亡。

治疗
    急性症状必须采用青霉素治疗非常迅速有效,而不适当的用药剂量会让该疾病以慢性形式流行。如果早期治疗比较及时,在注射后8-10小时体温将恢复正常,在24小时内将完全恢复健康。在大规模爆发该疾病的地方必须对猪群采取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的措施进行群体预防,在猪丹毒表现为慢性心内膜炎症状的时候更有必要进行群体预防。
表现症状为慢性跛行的猪不需要进行治疗,通过加强护理可自己恢复。

诊断
此病的诊断方法是观察临床症状或者从死亡猪只身上采集病料,在实验室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后检测。这些病原微生物最容易在由心内膜炎所导致受损伤的心脏部位生长,在流产仔猪的体内也有发现。
有繁殖和跛行症状的猪丹毒需要通过血清学诊断来检测猪丹毒的免疫水平。通常,解释单个样品的检测结果非常慎重,一般情况下对检测结果的解释是,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滴定度很高(通常为1:1000或者更高),而已经产生免疫反应的或者已患病但未表现出症状的滴定度等于或小于1:160。

预防控制
猪对丹毒很易感,而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因此必须按规定进行免疫,对繁殖母猪采用商业通用的疫苗进行免疫即可。初次免疫采用两针免疫的方法(两次疫苗注射时间之间时间间隔为2-6周最为合适,视所用的疫苗而定),以后每隔5-6个月进行加强注射。母猪在妊娠后期对该病非常易感,因此在产仔前三周需要注射疫苗,这样可对母猪和仔猪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不要忘了对公猪进行免疫。
如果没有确定猪存在问题,一般不需要对生长育肥猪进行免疫。种猪发生的慢性关节炎形式的丹毒将会影响到母猪的繁殖能力。生长猪在6周龄进行免疫比较合适。
    病原微生物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很多个月,特别是在温暖的环境中。在使用稻草的圈舍中爆发该病的机率大于采用完全由板条铺设地板圈舍爆发该病的机率。

    啮齿类和野生鸟类也会携带病原微生物,受污染的饲料和环境也是诱发该病发生的原因。对这些因素进行正确控制是整个疾病控制方案的关键所在。
由于猪对丹毒的易感性以及该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的特质,对种猪进行免疫就非常必要。多种菌株会同时存在,最常见的菌株会被制成商业上常用疫苗。假定每瓶疫苗20英镑,对一个500头母猪的种猪场进行免疫,假定需要补充免疫的比率为40%,那么疫苗的消费大约是每年300英镑。然而,这一猪场由于没有免疫造成疾病爆发的情况损失更大:由于流产造成15头仔猪死亡(这是显而易见的),并造成断奶时已有150头仔猪死亡,再加上3-4头母淼乃劳觯?庋?斐傻木?盟鹗С??250英镑。这一估算还没有考虑不育或者疾病对生长猪造成的影响。
生长育肥猪的慢性丹毒很难去定量,特别是在铺有稻草的圈舍中,爆发心内膜炎症状的猪并不常见,而慢性关节炎症状的猪最为常见并且破坏性强,这导致1%的猪不能出售,超过1%的猪在屠宰时受到挑剔。另外,也不能小看感染丹毒的猪肉上市后被挑剔的情况,这造成每100头育肥猪的经济损失超过200英镑。仅对断奶猪进行疫苗接种并不能预防慢性关节炎症状的丹毒。在产仔前进行免疫比断奶时进行免疫效果好,因此最好采取在产仔前对母猪进行免疫的方案。而卫生措施、虫害控制以及断奶时免疫只是协助控制。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措施 治疗 症状 临床 进行 免疫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