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小麦代替玉米饲粮到底可不可行?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养猪网


 

近几个月以来,市场上的玉米价格屡创新高,根据目前市场上小麦价格较稳定且总体低于玉米价格的情况,不少企业自然想到了用小麦替代玉米做能量来源,以此来降低饲料配方成本,然而,小麦与玉米之间总有区别,这样的做法可行性有多大、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都值得探讨 。
 

一、小麦饲粮存在的几个问题
 

1、抗营养因子问题
 

小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非淀粉多糖中的戊聚糖(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为6.6%,玉米为4.2%小麦中含β-葡聚糖(SNSP)0.7%,玉米中不含β-葡聚糖。猪本身不分泌葡聚糖酶,小麦本身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不足以分解β-葡聚糖。单胃动物采食富含SNSP的饲粮后,SNSP溶于水中形成黏性物质,可提高肠内容物的黏度,阻碍酶的进入和消化,也阻碍营养的吸收,降低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从而使猪采食量下降。另外,由于 SNSP的黏性作用,使得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并可引起结合胆盐的降解,使脂肪乳化效率降低,降低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同时也能引起肠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另外,SNSP的热稳定性较高,利用热加工处理不能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这就给饲料生产出了一道难题。
 

2、配方调整问题
 

小麦与玉米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对小麦饲粮的配方进行适当调整。
 

调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重新调整配方,根据饲喂动物的营养需要利用配方软件进行全面调整。调整时,允许在配方中适当增加1~2个粗蛋白质的指标;可以适当降低磷酸一氢钙、赖氨酸、苏氨酸等的添加量,甚至可以不添加苏氨酸。另外,在选用小麦饲粮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小麦专用复合酶制剂以降低抗营养作用增强饲喂效果,小麦可以占到全价饲粮的30%~40%,能够获得同样的饲喂效果。另一种是直接用小麦替代玉米,这种情况通常在小麦替代量不高于20%的情况下或者饲养粗放的养殖户中进行,建议也要使用小麦专用复合酶制剂。
 

3、生产加工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小麦的加工工艺也直接影响小麦饲粮的利用率。小麦中淀粉约占 75%,由 22%~26%的直链淀粉和74%~78%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主要位于小麦淀粉颗粒的内部;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呈树状分支,主要位于小麦淀粉颗粒的外部,而支链淀粉的含量与小麦的糊化程度成正比。小麦淀粉糊化温度是谷物籽实中最低的为53 ℃~64 ℃,玉米为61 ℃~72 ℃。淀粉的糊化增加了颗粒的黏性,有利于加工制粒,可作为制粒的黏结剂,降低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小麦饲粮在饲料加工的制粒方面是有利的,但是对加工的粒度有一定要求,小麦不能粉碎过细,以免因糊口而影响采食量。另有研究表明,小麦饲粮应用在猪上时,加工的最适宜粒度为700~900 μm,也就是说一粒小麦粉碎成4~5个碎粒为宜。目前,饲料生产企业在采用锤片式粉碎机粉碎小麦时,可将筛孔由1/8英寸调至3/16英寸;用滚筒式粉碎机粉碎小麦是较好的选择,可以保证粉碎的粒度均匀一致,以免粉碎过细成粉末。
 

有学者做过饲喂试验,在小麦粉碎过细时可致母猪发生胃溃疡等不良反应。小麦蛋白质含量约为12%~14%,主要以小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主,这种蛋白吸水后形成富有弹性的网络状软胶体即面筋。小麦蛋白质变性后,吸水降低,不易形成面筋。在加热、高压、搅拌、强碱、强酸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特有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的程度取决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蛋白质含水量。温度越高,变性越快越强烈。面粉蛋白质变性后,失去吸水能力,膨胀力减退、溶解度变小,面团的弹性和延伸性消失,面团的工艺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小麦蛋白质温度大于50 ℃时会逐渐凝固变性。
 

4、性价比问题
 

有资料显示,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不高于55元/t的时候,选择小麦替代玉米是最经济的。近几年,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玉米需求量的不断上涨,小麦与玉米价格出现了严重倒挂的现象,一度达到了价差300元/t以上。2012 年 2 月2 月份,山东饲料厂对玉米、小麦的采购价差还维持在150元/t。2011年上半年,玉米、水稻等的行情都有明显的涨幅,唯有小麦行情保持稳定;下半年,国家根据当前的形势公布了2012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为2 040元/t[9],这个价格跟玉米价格相比明显具有优势。
 

二、小麦替代玉米在猪饲粮中的应用
 

小麦对猪的适口性优于玉米,可大量替代玉米用于猪饲粮。小麦对猪的适口性比玉米强。有研究发现,让猪分别采食小麦和玉米,其采食小麦量明显多于玉米。但是由于小麦淀粉的黏性比玉米强,如果将小麦粉碎过细,猪采食时就会产生糊口而使其适口性变得很差。长期大量食用过细小麦可诱发胃肠道溃疡等疾病,且粉碎过细,吸水后易形成面筋而影响消化吸收。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可节约部分蛋白质饲料,降低背膘厚;而且不饱和脂肪酸比玉米低,可改善胴体品质,尤其后期肥育猪。
 

研究表明,小麦比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低,使用小麦能够降低饲料霉菌毒素超标的危险。小麦加酶制剂能更有效地改善饲喂效果,对猪的生长速度没有负面影响。目前,在小麦饲粮中添加的主要是复合酶制剂,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甘露聚糖酶、蛋白酶、果胶酶等多种酶类。小麦在猪饲粮中的适宜用量决定于猪的年龄、生理阶段、饲料组成、饲养水平等因素。猪的年龄越小,饲粮中含必需脂肪酸和苏氨酸的比例要求越高,小麦的用量宜少;生长猪饲粮中小麦用量宜肥育猪饲粮中小麦的用量可多些;哺乳母猪量宜小。猪饲粮以优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作蛋白质源时,小麦的用量比例可适当放宽;养猪生产水平低时小麦用量可大些。
 

三、在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一般比例

小猪10%~20%,中猪20%~40%,大猪40%~60%,怀孕母猪20%~30%。小麦替代玉米时要逐渐加量替换,不能一次性换完,否则猪会因突然更换原料而引起应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可以在早期断奶猪的第2饲养阶段用硬质红冬小麦代替饲粮中的玉米。
 

四、小结
 

在养殖业的发展对玉米需求量增加及国际市场上玉米行情变化的大环境下,玉米采购难、价格高、质量差的现状使玉米替代品的应用成为当前饲料行业的必然趋势。目前,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喂猪无疑是最经济的做法。在玉米短缺地区,就地取材,使用小麦型饲粮并加小麦专用酶,达到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猪效益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文静)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生猪饲料 养猪技术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