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仔猪猪瘟首免日龄与疫苗剂量测定的小样本试验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猪业科学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目前多表现为非典型猪瘟。长期以来,接种猪瘟疫苗是综合控制猪瘟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各猪场的母猪群、仔猪间母源抗体的分布参差不齐,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更是千差万别,导致许多猪场出现“经过猪瘟免疫但还是发生猪瘟”的现象,尤其是各猪场仔猪群免疫时,由于母源抗体滴度对猪瘟兔化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有影响,导致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确定某场仔猪猪瘟首免日龄与疫苗剂量,特进行了仔猪群猪瘟母源抗体滴度测定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状态时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效力的小样本试验。

第一作者于2007年8月在一规模化猪场(现在该猪场存栏2 300余头,其中种猪达317头)进行兽医技术服务指导时,发现多头猪瘟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的猪只,首先采取检测净化猪瘟,淘汰阳性猪只。并在2008年9-11月实施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该场的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通过开展仔猪群猪瘟母源抗体滴度测定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状态时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效力的试验,掌握了猪群体的免疫状态,淘汰了免疫耐受猪只(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或仅产生低水平抗体的猪只),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保证了该场猪群获得均一、高效抗病力。经过后期临床观察,达到预期效果。该试验为有针对性地搞好猪瘟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猪的选择与分组

选择该猪场健康状况良好的大白、长白母猪各3头,所产6窝63头仔猪为供试仔猪。首先每窝随机抽3头共18头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滴度变化测定;经随机抽样后,在每窝余下供试仔猪中再随机抽2头为一组,每组12头,共随机抽测3次,在较低水平猪瘟母源抗体状态时,进行2头剂、4头剂、6头剂3组疫苗接种后的效力比较试验。

1.2试剂与仪器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抗原(5mL/瓶,4~8℃保存)、猪瘟冻干阴性血清(1 mL/瓶 l5~一20℃保存)、猪瘟冻干阳性血清(1 mL/瓶 l5~20℃保存)、稀释液(100mL/瓶4~8℃保存):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96孔110oV型医用血凝板(配血凝板大小的玻璃板)、微量振荡器:由江苏姜堰市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微量移液器(5~50“L,单道和八道)、取液塑料吸头:由大龙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被检血清(每头猪0.5mL血清):采自该规模化猪场。

政府采购专用猪瘟活疫苗(细胞源):辽宁益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1.3被检血清采集

采用猪前腔静脉和猪耳外侧静脉采血技术,对该场6窝仔猪随机抽样的18头进行逐头采血2~5mL;并对2头剂、4头剂、6头剂量的3组36头仔猪分别于接种对应猪瘟疫苗剂量后21 d进行逐头采血2~5 mL,分别盛于一次性试管内,用脱脂棉塞紧试管口,室温(25℃左右)下静置,次日抽取血清置于l.5 mL离心管,做好标签。核对编号与仔猪编号无误后,冷藏保存备用。

1.4试验方法与结果判定

1.4.1母源抗体测定

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仔猪分别于产后1、7、14、21、35、42日龄采血化验。

1.4.2免疫仔猪抗体测定

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仔猪首免后21 d时采集2头剂、4头剂、6头剂3组36个血样检测。

1.4.3判定标准

移去玻璃板,将血凝板放在白纸上阴性对照1:16(4孔)稀释液对照孔,均应无凝集(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形成边缘整齐的小圆点),或仅出现“+”凝集(红细胞大部分沉于孔底,边缘仅有少量红细胞悬浮),阳性血清对照孔l~l2孔中,第l~8孔应出现“++”~“+++”凝集(少量红细胞沉于孔底,大部分红细胞悬浮于孔内)为合格;在对照孔合格的前提下,再观察被检血清各孔,以呈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为该号血清的抗体效价。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该场随机抽检l8头仔猪,进行编号,从l日龄(未吃初乳时)开始采血检测仔猪母源抗体(转移抗体),以后每周采血1次,即第l、7、14、21、28、35、42日龄时采血化验,结果见表l。

该场在仔猪28日龄断乳转群后3 d,即30日龄时对3个试验组分别进行股内侧肌肉注射猪瘟活疫苗(细胞源)2头剂、4头剂、6头剂量,接种后21 d采血检测,结果见表2。

2.2检测分析

根据出生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制定猪瘟首免日龄。由表l结果可知,仔猪在吮吸初乳前抗体水平为0,仔猪吮吸初乳后,7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居高,随时间的延长仔猪母源抗体滴度不断下降。依据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中抗体效价≥25(1:32)为了达到免疫合格和群体抗体水平合格率70%以上的要求,仔猪首免日龄最好选在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效果,又能防御病毒侵袭的期间,即仔猪母源抗体为8~32倍时,由表1可知,该仔猪群母源抗体在7、14、21、28、35、42日龄时的保护率为l00%(18/18)、100%(18/l8)、83.3%(16/18)、72.2%(13/l8)、61.1%(11/18)、38.9%(7/18),故确定该场仔猪群首免日龄应在28~30日龄时。

由表2可知3个试验组仔猪分别接种2头剂、4头剂、6头剂后,21 d检测结果分析,3个试验组检测血凝滴度的离散度和抗体水平,4头剂组与6头剂组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1.7%(11/12)、91.7%(11/12)均优于2头剂组抗体保护率50%(6/12),4头剂组与6头剂组血凝滴度均值分别为:5.92、5.83,可见4头剂组好于6头剂组,即4头剂量好于6头剂量,这是因为仔猪在30日龄人工接种猪瘟疫苗时,由于母源抗体部分存在抑制免疫,结果呈现不完全免疫状态,不能完全抵抗猪瘟病毒感染,导致免疫耐受,适当加大免疫剂量,既能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又能使充足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抵御猪瘟病毒感染;如免疫剂量过大,虽能克服母源抗体干扰,但过多的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器官,刺激强度超过了免疫器官的耐受阈值,使机体免疫器官产生免疫麻痹,也不能产生高水平抗体,因此试验结果比较,得出该场仔猪在30日龄时进行首免,4头剂(600个RLD)优于2头剂(400个RLD)和6头剂(900个RLD)的结论。

3小结与讨论

3.1积极开展免疫检测,建立本场猪群抗体的基准线

猪瘟免疫没有统一可靠的的免疫程序,根据该场仔猪猪瘟测定的小样本试验,确定其免疫程序:30日龄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首免,肌注4头剂/头;70日龄进行二免,肌注细胞苗4头剂/头;后备母猪配种前l5 d肌注细胞苗4头剂/头,加强免疫一次,经产母猪于配种前肌注细胞苗4头剂/头,种公猪于每年春、秋各免疫l次,肌注细胞苗4头剂/头。该场猪瘟免疫程序实施l年以来,坚持选用固定的疫苗种类,积极开展免疫监测,建立其猪群的抗体基准线,有效猪瘟抗体保护率一直稳居在90%以上。

3.2确定防止猪瘟亚临床感染的疫苗剂量,使猪群获得有效的保护

免疫剂量原则上必须以说明书剂量为标准,剂量不足,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完全免疫反应;剂量过大,产生免疫麻痹,免疫负效应出现。当前我国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通常是以能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的,应用这一标准进行免疫,常有部分猪免疫后,猪瘟抗体水平远达不到防止亚临床感染水平,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尤其以出现持续性感染是近年猪瘟流行和发病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属小样本试验,未能确定防止猪瘟亚临床感染疫苗剂量,以待进一步研究,确保猪群获得坚挺免疫力。

摘自《猪业科学》.-2009,(8).-77~79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猪瘟 仔猪 疫苗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