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患病时不能注射疫苗的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互联网

1.情况及经过:

1.1.该养猪户养猪163头,其中:母猪33头、仔猪68头、育肥猪62头。2010年3月2日,3头母猪发病(产后第2d),经笔者诊治,初步诊断为一般感冒,主要是由于天气突变和产后机体抵抗力减弱引起。通过用解表退热和少量控制继发感染的药后,3头猪明显好转,第3d,该养殖户给三头猪注射猪瘟活细胞单苗。

1.2.注射疫苗后情况:2h后喂猪,三头母猪出现不食、轻微发抖、体温分别为39.8℃、39.6℃、39.9℃;呼吸分别为30次/min、32次/min、33次/min、脉搏分别为90次/min、92次/min、93次/min等症状。通过先用免疫应急措施施救,再用解表退热、抗菌消炎等药后无效。

1.3.2010年3月4日再检查,三头猪体温升高,分别为41.6℃、41.8℃、41.8℃;不食、精神沉郁、有两头猪便秘;两眼出现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此时,笔者初步认为已出现典型的猪瘟症状。

1.4.用药无效,2周后死亡一头,另两头出现慢性病例,体温时高时低、便秘、拉稀交替出现。

1.5.剖解:腹下、耳根、四肢内侧、乳房皮肤充血;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红黑色;肾脏针尖状出血;心、肺、膀胱有出血点;脾脏梗死;口腔黏膜、齿龈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充血等症状。通过发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瘟。

2.情况分析:

2.1.从以上可看出,猪患病后是不能注射疫苗。

2.2.猪发病后其机体抵抗力减弱,免疫接种猪瘟疫苗后,有95%都可能引发疾病,特别是免疫注射活疫苗。当猪瘟疫苗毒株进入机体后,感染的主要部位是扁桃体、然后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病毒继续增殖,随即到达外周血液,病毒继续繁殖到脾、骨髓、内脏淋巴结和肠淋巴组织,从而引起腹下、耳根、四肢内侧、乳房皮肤充血、淋巴结水肿、出血、红黑色、脾脏梗死等症状。

3.应注意的几点

3.1.猪生病时一定不能免疫接种疫苗。应注意“三打、四不打”原则。三打“上圈的生猪、断奶的猪、种猪都要打”;四不打“30d下的仔猪、怀孕后期的临产母猪、20d内将出售的肥猪、体弱有病的猪不打”。

3.2.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

3.2.1.(参考程序)母猪配种2a前或空怀期注射疫苗,配种50d前免疫接种细小病毒疫苗、注射7d后免疫接种流行性乙性脑炎疫苗、注射7d后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注射7d后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注射7d后免疫接种口蹄疫苗、注射14d后免疫接种猪蓝耳病疫苗,14d后加强免疫接种猪蓝耳病疫苗。但这里面有些问题,可能就是母猪产后的空怀期一般只有40d左右,断奶后几d就要发情,要按照这个程序免疫接种,时间就不够,这个程序只有养殖户自己把握,可以推迟一个发情期配种,有些疫苗也可以在怀孕前期完成。

3.2.2.(参考)仔猪在骗割前后2d或骗割时免疫接种猪瘟疫苗、7d后免疫接种口蹄疫苗,14d后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14d后加强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7d后免疫接种猪链球菌疫苗。

3.3.按照免疫技术接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3.1.注意疫苗的是否在有效期内、疫苗的保存、运输等。

3.3.2.正确的免疫操作,免疫接种前的准备,注射器、针头等免疫器具的消毒、正确的稀释、吸取疫苗,注射部位的消毒,选准正确的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剂量和注射方法,免疫接种后器具、针头、消毒药棉、疫苗瓶等的处理等。

3.3.3.免疫后对动物的观察,发生应急反应的处理。

3.3.4.免疫接种后7d内不要用抗生素药物。

3.4.加强对养殖户免疫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这方面是政府和畜牧部门应做的事。养殖户懂得了技术,免疫接种就事半功倍。

3.5.免疫接种的同时配合搞好圈舍及周边的消毒工作。

3.5.1.消毒工作是防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建议在对圈舍消毒时,应把圈舍及周边先清洗干净后再消毒。

3.5.2.消毒要撤底到位,消毒次数春、冬每周不低于2次,夏、秋每周不低于4次。

3.5.3.消毒药物应选用广谱抗菌、安全长效、价美物廉。

3.6.应该制止少数不懂科学的饲料、兽药经营商,为了一已之利,人为的胡乱指导养殖户,导致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猪患病 疫苗注射 情况分析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