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小袋纤毛虫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大肠寄生虫病。其特征为腹泻、便血、衰弱和消瘦,结肠和盲肠呈溃疡性肠炎病变,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冬、春季多发,当饲料管理不善、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时可诱发本病。
1. 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农场10队,李某的养猪场饲养有65~75日龄的仔猪148头,2011年12月10日发现有仔猪发生腹泻,遂用土霉素拌料、阿莫西林饮水,并注射猪用干扰素等药物,均未见效。仔猪病情逐渐加重,先后有52头仔猪发病,死亡9头。
2. 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无光泽,常常卧地不起,容易扎堆,一般体温正常,有的稍高,在40.5℃左右。患猪先排出灰白色的粪便,呈泥状,具有恶臭味,混有黏液、血液以及黏膜碎片,而后排出水样血痢。重症者排便失禁、脱水,表现身体无力,行走摇摆,3~4天后衰竭而死。
3. 剖检病变
共剖检5头病死仔猪,主要表现为结肠和直肠的病变,一般肠壁变薄,可见到肠内有充血、出血和溃疡病灶。肠内容物充盈,呈灰白色糊状物,急性死亡的病例可见肠内容物中混有大量的血液,肠道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且湿润。
4. 实验室检查
①粪便检查。从死亡断奶仔猪的结肠、盲肠和直肠内分别刮取少量新鲜粪便和肠黏膜,用10倍量温热生理盐水稀释,搅拌均匀后过滤,取过滤液备用。吸取少量液体涂片,镜检,可见大量椭圆形、淡黄色、表面有纤毛、旋转运动的滋养体,以及少量球形或椭圆形、不能运动的包囊。
②细菌分离与培养。无菌采取死亡仔猪的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肠黏膜分泌物,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血液琼脂、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小时,未见细菌生长。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断奶仔猪小袋纤毛虫病。
6. 防治措施
①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严防被人、猪的粪便污染。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定期用2%氢氧化钠消毒猪舍。
②及时清理猪舍粪便,每天打扫1次,并用0.2%过氧乙酸、0.3%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粪便要运往猪场下风向500米以外的地方,进行发酵无害化处理。
③全群仔猪饮用口服补液盐,以增强体质,防止脱水,减少损失。对发病的仔猪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④全群仔猪用二甲硝咪唑(达美素)20毫克/千克体重+磺胺二甲嘧啶钠1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投喂,第一天用药量加倍,连用5天(1个疗程),停药3天,再喂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对腹泻严重者,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2~3毫升/头,并给予清洁、充足的饮用水;也可用0.2%甲硝唑100毫升,静脉滴注。同时,腹腔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0.1%维生素C,把药液加温到37℃左右,缓慢注射。
⑤结合用中药进行治疗,方剂为常山、诃子、大黄、木香各10克,干姜、附子各5克(体重20~30千克仔猪的用量),上药共研细末,加蜂蜜100克,用开水冲调,空腹灌服,每天1剂,连服3~5剂即可。
经上述综合防治,第三天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出现新的病例和死亡,第五天患猪采食量有所增加,第七天患猪痊愈。
7. 小结
①该猪场饲养管理条件粗放,环境卫生不达标,粪便到处堆放,导致了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生。此外,冬季气温低,猪体抵抗力下降,加剧了疾病的发生。
②猪小袋纤毛虫生活在猪的结肠、盲肠和直肠中,以肠内容物为主要食物,一般对大肠黏膜无任何损伤,但若肠黏膜受到损伤,它会破坏组织形成溃疡,引起仔猪腹泻、出现血便。在溃疡的深部可查到虫体。
③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猪霉菌毒素中毒、密螺旋体病、球虫病、猪痢疾、增生性肠炎等相区别,必要时可做实验室检查以确诊。该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饲养管理人员要注意个人的卫生和防护,以免感染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