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生产实践证明,现时的猪场中,由于传染病引起的猪只死亡有40%~50%与猪瘟有关,而依靠购买子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养殖户,因猪瘟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在我国猪瘟免疫密度普遍较高的情况下,猪瘟免疫合格率仍普遍较低,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养殖场户,猪瘟的发生和流行更为严重。在一些小型养殖场,往往只注重继发或并发疾病的治疗,而忽视原发猪瘟的防治,盲目进行药物治疗,结果遭受更大损失。

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

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

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以致须依赖实验室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子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在出现上述种种迹象的地区和猪群,往往同时表现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即使是免疫过的猪群,初生乳猪和小猪也常有本病的发生。

胎盘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早期感染多发生流产、死胎;中期感染则可能产出弱子,出生后表现震颤、皮肤发绀等症状,多在出生后1周内死亡。随着感染病程延长,子猪死亡时间推迟或幸存,即使存活的猪往往也形成持续感染,可终身带毒。加之胚胎期接触猪瘟病毒还可招致先天性免疫耐受。如果留作种猪就会形成胎盘感染→子猪流行猪瘟→免疫耐受→免疫失败→持续性感染这一恶性循环,表现出母猪繁殖障碍。未免疫的母猪自然感染中等或低毒力病毒株也可引起妊娠胎盘感染,并可通过胎盘感染子猪。另外母猪免疫水平低下,感染强毒可引起亚临床感染,并可通过胎盘感染子猪,导致母猪繁殖障碍。

免疫失败与亚临床感染的原因

免疫程序的影响。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户)一般采用种猪集中统一免疫、断奶时母猪与其子猪同时免疫和超前免疫3种免疫程序。

第一种,种公猪、种母猪1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头份~6头份猪瘟疫苗;子猪21日龄~2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每头子猪接种2头份~3头份;50日龄~60日龄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头份~4头份的免疫接种程序。

第二种,即“断奶时母猪与其子猪同时免疫”,此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在生产上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许多规模猪场都采取了早期断奶技术,子猪的断奶时间在21日龄~28日龄。在这种饲养管理模式下,如果母猪出现繁殖障碍问题,如流产、死胎、返情复配,就会出现首次免疫失败。如果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比较大,那么其抗体水平将比常规剂量接种时高,其子猪在21日龄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可能会受到血液中母源抗体的干扰,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在采用这种免疫程序时,最好还是先测定子猪断奶时的母源抗体效价,再确定免疫的时间和剂量。多数学者认为,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大剂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可供参考的免疫剂量为种猪4头份~5头份;子猪2头份~3头份。子猪母源抗体效价在1∶32以上时,以4头份疫苗剂量的免疫效果最佳。

第三种,即“超前免疫”的方法,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因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初生子猪体内母源抗体极少,不足以干扰弱毒疫苗与免疫细胞的接触。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子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并且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乳猪无残余毒力,十分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施,如母猪分娩过程可能拖长或者母猪晚上产子,子猪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释后保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生产中最好不要提倡“超前免疫”。

在疫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原因, 对策, 免疫, 失败, 猪瘟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