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痢发生的原因复杂,有主因和诱因,有共性和个性,各场之间不尽相同,个体之间亦有差异。本病流行近年来呈两大趋势:一、时间越来越早。由以往出生后4-5日提前到现在出生后1-2天,甚至出生后几小时亦有发生。二、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在低温阴雨季节时,几乎每窝仔猪都发病。
在防治上有三大难:第一,难根除。一旦在繁殖母猪场流行,往往长期存在。第二,难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群繁多,国内已发现的O抗原群有O2、O8等。这些菌群都可产生肠毒素,且易产生耐药性。第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本病的流行除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诱发性因素。如母猪缺乳、乳房炎等。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诱发因素
1.营养。妊娠母猪的营养水平,尤其做好母猪临产前一月的保胎工作,以满足妊娠后期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使初生仔猪初生体重大,增强体质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同时使母猪产后提供充足奶水,以减少仔猪黄痢和其他疾病的发生。2.搞好消毒工作。消毒包括产房、猪身、猪乳房。产房消毒通用各种消毒剂喷洒,或火焰消毒。猪身可用0.1%新洁尔灭喷洒,猪乳房可用0.1%高锰酸钾抹洗。3.注意观察检查母猪食欲、乳房及阴道分泌物等,并及时治疗母猪产科疾病。母猪产后常发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这些疾病都会诱发仔猪黄痢发生。4.搞好仔猪防寒保暖。做好仔猪防寒保暖工作,对减少仔猪黄痢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5.及早给仔猪补料。仔猪产后7天即可调教食料。
疫苗应用及生物学、药物预防
1.疫苗应用。应用仔猪黄痢菌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预防仔猪黄痢,如K88-K99工程菌苗,MM-3菌苗等都有一定效果,发病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各场效果不一致。2.生物学预防。使用促菌生进行试验,治疗量每头每天口服活菌5亿,每天2次,连用4天(预防量减半),其治疗效果不及药物治疗好,预防效果亦不理想。3.药物预防。使用链霉素做预防试验,仔猪2日龄起连续用药7天。预防用量为:每头每天口服链霉素2000单位,5天起仍有35%的仔猪拉黄痢,效果不尽人意,这可能与所选的药物药敏性有关。后来在母猪料中加入一定用量的穿心莲粉、鱼腥草粉等,仔猪治疗改用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效果较为理想。
治疗措施
对仔猪黄痢的治疗,原则上应采用“杀菌、解毒、补液”的综合性措施。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都有敏感性,但又易产生耐药性。对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药物很多,如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敌菌净、痢菌净、磺胺咪、磺胺二甲基嘧啶、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应首选1-2种敏感药物,不随意更换药物,用药剂量适当。疗程要完整,每天用药2次,不间断用药,坚持到治愈为止。改单一用药为配合用药,中西结合。2.早观察、早发现、早用药。采取“一头拉稀,全窝治疗”的办法直到治愈为止。3.标本兼治。采取“杀菌、解毒、补液”的综合疗法。仔猪黄痢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造成仔猪腹泻,大量脱水,并产生盐代谢障碍而虚脱死亡。故在治疗上除使用药物抗菌、抑菌外,还应进行补液,如口服补液盐、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等。4.药敏试验。找出各个场致病大肠杆菌的敏感药物,做到用药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5.注意混合感染。仔猪黄痢的原因复杂,除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发因素外,某些细菌及病毒亦可使仔猪下痢,如猪瘟病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极易与仔猪黄痢相混淆。此外还常混合感染链球菌等疾病,发现混合感染则要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