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性腹泻: 如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性肠炎、沙门氏菌、猪增生性胃肠炎。其中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黄、白痢。冬季,气温过低,仔猪腹部受寒冷的应激会导致黄、白痢的发病率增高。夏季因高温和高湿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繁殖而使发病率增大。由沙门氏菌导致的仔猪副伤寒,多因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而引起。 临床上可从日龄、腹泻程度判断主要病原:1-2日龄仔猪腹泻大多为大肠杆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7日龄后的仔猪腹泻,多由传染性胃肠炎、痢疾、沙门氏菌引起。10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猪急性、严重的水样腹泻,一般由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防治措施 (1)药物:当出现发病时,小猪灌服诺氟沙星、磺胺脒、利高等效果明显。 (2)疫苗:全群种猪普免K88、K99、987P、K88-LTB基因苗等疫苗效果明显。 (3)全场用过氧乙酸、百毒杀、消毒灵等消毒有一定的效果。 二、仔猪球虫引起的腹泻:下痢与便秘交替发作,14日龄内的仔易感染,一般均能自耐过,用球虫药如磺胺氯达嗪钠治疗效果明显。 三、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 1、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冠状病科的冠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大部分猪2-3天内受到感染,母猪、仔猪先呕吐、后腹泻为特征。10日龄以内的仔猪突然发病,先出现短暂的呕吐,继而严重腹泻,粪便中经常含有小的未消化的凝乳块,呈黄色或白色,粪便恶臭;仔猪体重迅速下降、脱水,一般2-7天后归于死亡。 2、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冠状病毒科的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度死亡为特征,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本病主要发生在冬季或春季等较寒冷的季节,只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很高,有时可达100%,并且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 3、轮状病毒感染 猪轮状病毒感染是由猪轮状病毒主要以仔猪的厌食、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腥臭,持续2-4天。病猪逐渐消瘦、脱水,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较低,一般不会超过10%。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抵抗力来自母乳,通常10-21日龄后仔猪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如环境温度下降而造成混合感染时,就会使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缺少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症状较重。 防治措施: (1)疫苗:全群种猪普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免疫后14天产生抗体,效果显著。 (2)消毒:全场用过氧乙酸、百毒杀、消毒灵、安碘等消毒,有一定的效果。 (责任编辑:小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