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养猪场中的免疫接种失败的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养猪网

养猪场中的免疫接种的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免疫接种已经成为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受疫苗质量、猪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多方面的影响,猪场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猪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向广大养猪户介绍养猪场中的免疫接种失败的应对措施,仅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健康的猪群免疫后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疾病或处于应激状态的猪群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都较差。因此应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好防寒保暖,加强通风透光,控制圈舍湿度,加强消毒并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环境。猪只体质虚弱、处于发病状态时暂时不接种疫苗,及时供给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夏季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
 

2减少应激,合理选用免疫增强剂

天气闷热、阴雨、异常寒冷时不给猪接种疫苗,夏季免疫可安排在早上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猪群处于长途运输、更换饲料、转群期间暂不接种疫苗,待适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免疫接种;遇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可于接种前后1周内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维生素 C 等抗应激药物和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减少猪群应激反应的发生,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3 消除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

做好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对于圆环病毒病的预防可在仔猪 10~14日龄1次接种圆健2 mL/头,圆环病毒感染严重的猪场也可在仔猪10日龄接种圆健0.5~1 mL/头,间隔半个月后再接种1 mL/头。免疫前后 1 周内严禁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磺胺类、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及注射地塞米松和激素类等免疫抑制性药物,严禁使用干扰素、刀豆素等影响疫苗病毒复制的药物。加强饲料品质的监测工作,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4及时做好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监测抗体水平

对于科学制定和及时调整猪场的免疫程序有重要指导意义。监测仔猪群的母源抗体水平可以科学确定首免日龄,监测免疫抗体水平可以把握其消长规律,合理确定加免时间。根据本场疾病流行情况,合理选择疫苗种类,对于非必免的细菌性疫苗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投用保健药物进行预防,以减少机体的免疫负担。病毒性活疫苗尽量不同时注射,避免活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免疫效果,一般可间隔5~7 d免疫。
 

5选择品质优良的疫苗

抗原含量高低和是否有外源物质污染是影响疫苗品质的重要因素。抗原含量高,就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缩短疫苗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时间,抗体产生快,免疫保护及时,同时还可以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和因保存运输过程中抗原损失造成的免疫失败。纯净、无外源物质污染的疫苗可以有效避免外源病毒对疫苗病毒的干扰作用,降低疫苗的免疫副反应。因此,在选择疫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抗原含量高、无外源物质污染的高效价疫苗。
 

6 完善疫苗保存、运输条件

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生产的冻干活疫苗要在-15~-20 ℃冷冻条件下保存,少数厂家生产的冻干活疫苗和进口冻干活疫苗可在2~8 ℃冷藏条件下保存;灭活疫苗要在2~8 ℃冷藏条件下保存,严禁贴壁,严禁冷冻保存,对于冻结、分层、破乳的灭活苗要禁止使用。疫苗长途运输要使用冷藏运输车运输,短途运输可使用专用疫苗保温箱或泡沫箱加冰块冷藏运输,运输时间不可过长,严防因运输过程中冰块融化降低疫苗的使用效果。疫苗稀释后尽快用完,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造成疫苗失效,夏季一般在2 h内用完,冬季一般在6 h内用完。
 

7 免疫操作规范严格

按照免疫规范操作,免疫注射时认真细致,尽量减少“飞针”和“空漏”情况,疫苗注射到所要求的皮下或肌肉等相应部位,发现漏免猪只及时进行补免。疫苗接种工作结束后,应立即用含有消毒液的水洗手消毒,剩余药液与疫苗瓶焚烧处理,接触过活疫苗的器具进行煮沸消毒处理,不可随处扔放,以防散毒。

(责任编辑:小桃子)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