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俗称摇摆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7—12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致病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突然.头部水肿明显,运动失调,是一种发病率低、致死率高的传染病,是当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现将笔者诊治的一例仔猪水肿病分析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3月25日,某养猪场55~70日龄的仔猪共Il窝106头,其中15头突然发病死亡,每窝有1—3头发病,而且多是同窝中体格健壮、生长发育良好、膘肥体壮的仔猪发病,未断乳的仔猪和育肥猪没有发病,有些猪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笔者出诊时,有17头正在发病。经询问观察发现,发患猪栏舍内粪便未能及时清理,猪舍环境卫生较差,通风不良。
2临床症状 开始发现仔猪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随后可见其四肢无力、步态摇摆、倒地抽搐、耳尖冰凉;眼睑、头颈部水肿,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四肢呈游泳状神经症状。手触摸时,患猪发出嘶哑的叫声。偶而后肢能勉强站立,前肢跪地,头部触地,体温一般在38.2~38.9℃,1h后死亡。发病较轻的仔猪精神不振、眼睑水肿、叫声嘶哑、食欲减少或废绝、步态不稳、起卧困难,体温一般在38.6—40.2℃,患猪粪便表面潮湿发软。
3剖检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仔猪2例,病变基本一致,可见眼睑、下颌及头颈部水肿,胃壁水肿尤其严重,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切开水肿部位有透明淡黄色液体流出;心包,胸腹腔有数量不等的透明淡黄色液体,剖开后在空气中很快凝结成胶冻状;肺瘀血、水肿;肝肿大;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或出血:肠道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膨气,肠壁变薄,结肠间膜及其淋巴结水肿,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黏膜红肿,呈出血性肠炎,心、脾、肾未见明显病变。
4实验室诊断
4.1.细菌分离培养及检测无菌操作取濒死患猪小肠黏膜和有病变的肠淋巴结,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h后观察,可见长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近似灰白色2—3mm大小的菌落。取上述典型菌落接种于5%鲜血琼脂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h生成圆形、整齐的小菌落,周围产生B溶血圈。将普通琼脂上的典型菌落接种于远藤氏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菌落顶部呈深紫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杆菌,两端钝圆,能运动。
4.2生化试验该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能分解蔗糖和乳糖,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枸椽酸盐、尿素酶试验阴性。
5综合诊断 根据猪的发病年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表现、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大肠杆菌病。
6综合防治
6.1预防防治猪水肿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
(l)加强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提早补料,训练采食,少喂多餐,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及饲养方法突然改变,尽量降低应激反应。
仔猪7日龄时即可开始补饲诱食。断乳仔猪变换饲料要逐渐增减,1—2周内完成。饲料中可添加土霉素、硒和维生素E。(2)猪舍、饲槽、环境应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防寒保暖。饲料、饮水应保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3)给怀孕母猪饲喂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全价多样化饲料,乳房用水清洗干净,并用0.02%高锰酸钾消毒。
仔猪出生后14~18日龄时,每头注射仔猪水肿病油乳剂三价灭活苗2—4mL(每头猪1个针头)。
6.2治疗共诊治患猪17头,治愈6头,死亡11头。
治疗措施为:(1)按每千克体重肌注强力水肿消注射液0.5mL.2次/d,连用2—3d。(2)肌注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针剂3~4m/l头.1次即可。同时按每千克体重内服纯土霉素碱40mg,1次/d.连服5d。(3)肌肉注射磺胺六甲氧嘧啶钠注射液,首次用药剂量加倍,按3-4 ml/头,第2d剂量为2ml/头,连用2一3d。(4)患猪出现神经症状时,用5%的葡萄糖水250—500mL、安钠伽0.50~2g、20%甘露醇50—100 mL,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d,连续注射3d,以缓解脑部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该猪场106头仔猪共发病32头、死亡26头。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后,该病得到了控制,到7月份随访时,该猪场4—6月份共生产仔猪216头,未再发现仔猪水肿病临床病例。
7体会与小结 1)仔猪水肿病多见于春季和秋季,发病与环境、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等有关。
2)对于该病的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减少应激反应。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饲料,同时要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等,可极大降低猪水肿病的发生。
3)要严格控制仔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16%—18%),适量添加矿物质元素硒及氨基酸。
4)在治疗猪水肿病时,宜早发现,及时治疗,有一定疗效:中、后期病例疗效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