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和禽都是杂食动物,就食物种类而言,动物、植物、矿物、微生物都有,而现代饲料配方设计往往局限于玉米、豆粕等有限的几种原料,加工方式也不过是混合、制粒,就实际效果而言,单一饲料补饲的效果并不比混合饲粮差,特别是在关键时期,如蛋鸡产蛋期间单独补饲贝壳或钙粒(石粒)的效果就优于直接混饲。
二、动物性纤维和植物性纤维相比,对猪和禽的生物学功能有何异同?在膳食纤维对人的营养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之后,在饲粮配合时我们是否也应探究一下饲料中纤维素的构成,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是相对立而存在还是各有千秋?据已有资料,可溶性纤维能提供给肠道后段微生物所需营养,现有生物技术已经使得不同来源的大分子纤维质降解为可溶性纤维成为可能,那么动物本身对可溶性纤维的利用是否也有一个限度?就母猪饲料而言,其粗纤维水平建议在5%左右为宜,可实际的饲粮配制上连3%都做不到,高能高蛋白饲粮虽然会在一定时期内促进母猪泌乳,但对母猪全期的繁殖成绩有否不良影响?粗纤维不足,有无可能造成母猪后肠饥饿,并映射到内分泌系统功能?
三、妊娠母猪对饲粮中养分的利用率提高,是长期生物进化的作用,现在育种方向是让母猪获得更多的仔猪,这并不与进化的方向相悖,不过充分的营养会不会适得其反,导致母猪对养分的消化力下降?此外,限饲使得母猪活动量大为减少,猪体在能量的需求、分配和利用上与此前差异有多大?猪体后段肠道缺乏有效刺激,功能是否退化?在产仔后骤然增加的饲粮营养对于母猪肠道是一个正向的刺激还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