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许多规模化猪场中出现一种经产母猪妊娠初期猝死的现象。发病猪在采食后出现腹胀、不安、呼吸不畅乃至迅速死亡,有的猪场中每年因此死亡的经产母猪甚至高达母猪群的2%~3%.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临床症状、病因分析、防制措施三方面综合阐述此种猝死症的防制。
1临床症状
1.1发病猪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一般为妊娠后l~2个月间,特别是妊娠后1个月高发,冬季较其他季节高发。
1.2妊娠母猪一般在发病前无临床症状.采食、体温正常,采食后1~2小时内突然出现站立不安,腹围迅速膨大,呼吸急促,继而卧地不起并在1~2小时内迅速死亡。出现症状的猪经抗生素治疗、腹部穿刺放气、赶出定位栏慢慢运动等措施只有少量能够存活,效果不明显。
1.3病猪剖检后发现其脾脏肿大至正常的2~3倍并充血,胃肠扭转、充气,部分病例可见胃溃疡和空肠卡他性炎症,其他脏器及淋巴结正常。
2病因分析
2.1不合理的饲喂方法
规模化猪场为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采取的是特定的分阶段饲喂方法。首先,为了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及增加断奶后发情时的排卵数.在哺乳期及空怀期采取高营养饲料优饲方案,母猪每日采食量可高达6~7kg。而配种后为了受精卵能够顺利着床及母猪本身的营养需要而采取低营养饲料限饲方案,饲喂量低至每头母猪每日l.8kg,而后逐渐增加至妊娠后期的3.5kg。配种前后采食量的剧烈变化对于经产母猪是一个大应激,一方面降低了母猪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导致消化生理紊乱而降低母猪的消化能力,诱发胃溃疡和空肠卡他,同时也极易导致胃肠的扭转移位,压迫血管引起脾脏充血肿大.从而引起母猪的猝死。
2.2霉菌毒素的影响
饲料从原材料到饲喂过程中产生的霉菌毒素经母猪采食后在母猪体内蓄积,破坏母猪的消化生理、降低母猪的免疫力使得母猪易感,甚至死亡。
2.3病原菌的影响
一般认为产气梭菌是母猪的胃肠道常在菌,在母猪的免疫力降低到阈值之下时梭菌异常增值,并产生大量气体和毒素,引起胃肠道胀气,压迫血管,同时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母猪发病。
2.4气温的影响
由于低温天气时水温相应降低,低温的环境和饮用低温水对母猪机体是一个应激,母猪饮水量明显减少,在采食量不足时易诱发母猪猝死。
2.5个体的差异
当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存在时,母猪个体间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差异会导致个别母猪猝死的发生。
2.6其他因素的影响
包括环境、营养、疾病、猪舍设计、母猪品种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或导致母猪猝死的发生。
3经产母猪妊娠初期猝死的防制
3.1改进母猪的饲喂方法。既达到提高泌乳量及排卵数的要求,又达到在配种后提高受精卵的成活率的要求。合适的方案是改进母猪配种后的饲料配方,在保证其他营养不变的前提下,加入适当的粗纤维.将母猪的饲喂量提高到每日2.5kg.以减小母猪配种前后饲喂的变化量,保证母猪消化生理的稳定。
3.2关注饲料原料、饲料的保存和饲喂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控霉菌毒素的存在和滋生.适当的时候添加霉菌吸附剂。最大程度地减少霉菌毒素对母猪健康的影响。
3.3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保证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防疫,切断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的媒介,在合适的时候对梭菌进行免疫,加强其特异性免疫力。
3.4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D、E、K、C和复合维生素B)和硒的含量.以增强母猪对各种应激的耐受力。
3.5加强饲养管理,为母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其合理的营养需求,减少在饲养过程中对母猪造成各种应激。
4小结
母猪群是猪场持续、稳定生产的基础.母猪群的稳定对猪场生产非常重要。猪场出现经产母猪妊娠初期猝死时.可能是上述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需要猪场管理者认真分析,准确查找原因,针对其中的问题制定合理方案,及时稳定猪场生产,达成理想的生产目标。
摘自《中国猪业》.-2009,(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