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现在许多猪场在养猪生产细节中存在不少失误之处,下面给大家说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养猪朋友改进工作,增加养猪效益。
1、后备母猪喂育肥猪料:结果喂成大肥猪,同时由于育肥阶段的饲料加有高剂量的铜,损伤生殖器官而导致长期不发情。 60公斤后不能再喂育肥猪料,而应喂后备母猪专用料,才能保证后备母猪按时发情。
2、滥用催产素:一遇难产,不分什么情况就注射催产素,而且剂量过大,易造成胎儿窒息死亡、子宫破裂和泌乳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在出生1-2头小猪后,遇到产仔间隔超过45分钟以上,子宫阵缩无力时注射20-40单位,隔半小时后可再用一次。遇难产时应严格消毒后进行人工助产,用手掏取。
3、滥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能迅速缓解病情。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前提下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但有人不了解这一特性,将其当作神丹妙药而滥用,一是不配合抗生素,二是用量过大,三是突然停药。正确做法是:尽量应用较小剂量,病情控制后应减量,逐渐停药,用药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周。
4、猪场用过期、失效的疫苗:造成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疫苗的质量问题。不知道什么是失真空的疫苗,失真空的疫苗不能用,另外,冰箱经常停电,与其他食物混装经常开启,反复融冻均可使疫苗加快失效。过期的或接近失效的疫苗千万不能用。
5、注射疫苗不用专用稀释液:猪场不能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来稀释猪乙脑活疫苗或猪伪狂犬病等活疫苗,以免造成免疫失败。正确的做法是凡带有专用稀释液的疫苗,一定要使用专用稀释液。
6、病猪注射部位都肿了还继续注射:有人总习惯选在顺手的单侧耳后或颈部注射疫苗或药物,局部都肿了还注射。要知道肿胀部位不能再注射,否则不吸收,可选在耳后、颈部双侧交替或臀部或股后注射,不然即使把针打了也没有效果。 `
7、小公猪去势过晚:一般猪场小公猪应在7-10日龄去势,这样伤口小,愈合快,应激小。
8、滥用退烧药:不知道猪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一有点低烧就滥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当动物受刺激时(检查或饲喂时)静止值上升,外界气温高时数值比上述高些,超1℃内为低烧,超2℃内为中烧,超过3℃以上为高烧。一般体温达到 41 ℃时方可使用退烧药。
9、空怀母猪喂妊娠后期料或哺乳母猪料:无论妊娠母猪料还是哺乳母猪料,影响发情和排卵的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胆碱、蛋氨酸等含量都严重不足或缺乏,将导致断奶后再发情延长或产仔数少,所以要喂空怀母猪专用料。
10、哺乳母猪采取限饲而不是自由采食,造成断奶后严重失重,长期不发情,哺乳母猪应尽量多吃,能吃多少喂多少。哺乳母猪采食公式是:2kg+(0.4-0.5kg)×哺乳仔猪头数。
11、重视传染病,忽视寄生虫病,对猪疥螨和猪蛔虫等视而不见,认为反正不死猪而疏于防治,哪里知道猪场的利润就这样溜走了。猪场应该制定驱虫计划,定期注射伊维菌素针剂或饲喂伊维菌素预混剂。
12、猪场防病意识淡薄:猪场没有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消毒只是走过场。没有出猪台,拉病死猪的车随便进入生产区; 工作服长期不清洗,藏污纳秽,工作服成为传染源。
13、猪场没有体温表或不使用体温表:体温是猪体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体温升高往往比其它症状出现更早,因此,测量体温是诊断猪病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之一。然而不少人不使用体温表,而用手摸,凭感觉决定发不发烧,结果很容易造成误诊。
(来源:猪病通 作者:李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