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的夏秋季节多发。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其中3月龄以上的育肥猪发病死亡率最高。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育肥猪。病原对常规消毒药敏感。
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急性型(败血型)、亚急性型(疹块型)和慢性型。
笔者进入养猪行业后于2011年春季曾在河南濮阳某大型猪场发现第一例猪丹毒病例,早起巡视发现一头育肥猪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全身发红,耳根、背部、大腿上均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压退色,具有猪丹毒典型的“打火印”特征,测体温为41度。同时该圈内有几头已经表现出前期症状,精神沉郁,背部有轻微疹块出现,有大群蔓延的趋势,因治疗及时无死亡发生。
2016年8月29日,河南安阳某场一头断奶母猪前背部同样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食欲一般,因猪群刚做过保健,同群其他母猪未发现类似情况。
防治措施:
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对症治疗。首选药物为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对该细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只隔离。对于个体具体治疗方案可用青霉素混合氨基比林鱼腥草肌注,一日两次,一般连续三日即可治愈。用量:100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00万单位,氨基比林10毫升,鱼腥草10毫升。大群药物防控可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卡巴匹林钙和一些清热类的中药颗粒制剂,拌料饮水均可,具体用量参照药物说明书。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加强定期消毒。
个人体会
20世纪80、90年代,猪丹毒是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养猪业。然而用常规的青霉素就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后疫苗诞生,该病对猪业影响越来越小。但是,随着养殖环境恶化,猪病呈多样化,近几年来,猪丹毒死灰复燃,笔者在河南多地发现猪丹毒的影子。因如今猪病不再是单一病,而是以一种病为主,伴发几种病。猪丹毒主发,与蓝耳病、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病、喘气病等伴发,起初常误诊,或预防和治疗不积极,或治疗不愈,归咎为变异猪丹毒,从而拖延病程,加大发病死亡率,给部分猪场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应重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高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