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哺乳期腹泻
仔猪在哺乳期腹泻,病因多来自于母猪,因仔猪自身原因引起的腹泻情况较少。常见病因如下:
1.1母源性腹泻:
1.无乳性腹泻。多为母猪无乳或少乳引起,及时治疗产后“三联症”,适当使用催乳素或通乳散,改善母猪状况,恢复母猪采食量,就能较快控制仔猪腹泻。
2.脂肪性腹泻。由于过肥或过瘦,采食量不足,母猪分解皮下脂肪进行泌乳,而使乳中脂肪过多,仔猪无法消化引起腹泻。但此种情况下,仔猪不会出现消瘦,精神状态也好,改善母猪的采食量即可控制仔猪腹泻。
1.2细菌性腹泻:
1.仔猪红痢:该病由魏氏梭茵引起,出生1-3天后发生,排血色粪便,死亡率高。该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控制以预防为主,可给妊娠母猪注射大肠杆菌一魏氏梭茵二联六价菌苗,使仔猪通过母源抗体获得保护力。
2.仔猪黄白痢:该病由大肠杆菌引起,出生5-15 天后发生,排黄白色或灰白色粪便。该病使用抗菌素有效,但影响仔猪生长及断乳重。可给妊娠母猪注射大肠杆菌-魏氏梭茵二联六价菌苗,使仔猪通过母源抗体获得保护力。另外,在母猪妊娠后期添加药物净化,对产房、环境严格消毒均可大幅减少发生该病的发生。
1.3病毒性腹泻:
1.主要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尼状病毒等引起,仔猪出生15夭内死亡率超过90%。主要做好预防工作,对妊娠中后期的母猪注射疫苗,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同时做好产房消毒、保温等护理工作,也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治疗多为补液,维持体液酸碱平衡,防止继发感染。
2.猪伪狂犬病性腹泻。此类腹泻多由于母猪伪狂犬疫苗免疫不到位,母猪抗体水平不一致或抗体水平不高,难以保护仔猪安全渡过哺乳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该病较为普遍,几乎所有初生仔猪达到一定日龄都可发生,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难以治疗。
处理方法:加强母猪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每年3~4 次,每次2~3头份;初生仔猪在出生24小时内滴鼻1头份同时肌肉注射1头份(母猪免疫过伪狂犬疫苗的仔猪不做肌注),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4球虫性腹泻:由猪等孢子球虫破坏仔猪肠绒毛而引起,多发于仔猪出生后的5-21天,可持续4-6天,粪便常呈糊状,严重时呈水样、黄白色、带有气泡。如无继发感染,仔猪一般可耐过自痊,但影响断奶重及断奶后的生长性能。5%的百球清(5%托曲珠利混悬液)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可在仔猪出生后3-5日龄,使其口服0.7~1mL,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1.5应激性腹泻:引起腹泻的应激因素有转栏、补铁、注射疫苗、断奶、环境改变等。在生产管理上应尽量减少应激的发生。
1.6霉菌毒素性腹泻:多因母猪采食霉变饲料或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引起。该病药物治疗无效,必须改善哺乳期母猪饲料的质量。
二、哺乳期体温升高
多为感染引起,表现为鼻盘干燥,寒颤,畏缩于保温箱内或产栏一角,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呼吸加快,拒绝哺乳。及时应用降温药物配合抗菌素肌肉注射,效果较好,多能痊愈。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三、初生仔猪假死
刚产出的仔猪脐带跳动,但没有呼吸或呼吸微弱。发现后马上将仔猪口鼻擦干,倒提仔猪后肢,用力抖动,使口鼻羊水排出,立即进行心胸按压,直至呼吸正常为止;也可注射0.2毫升肾上腺素,促进心肺恢复;也可放人50℃温水中,刺激心肺复苏,但头部不能入水。
四、注射药物或疫苗过敏
在补铁、超免猪瘟疫苗或注射其他疫苗时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发绀、呼吸困难、倒地、呜叫、四肢抽搐,及时应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注射解救。
五、哺乳期去势后感染
表现为鼻盘干燥、寒颤,畏缩于保温箱内或产栏一角,体温升高至41℃以上,眼结膜潮红、呼吸加快,拒绝哺乳,伤口红肿或出血。发现及时用退烧药加抗菌素肌肉注射,结合伤口消毒处理,效果较好。注意去势时应严格消毒,加强环境卫生,防止感染。
六、关节炎
多数表现为前肢或后肢关节肿大,行走困难,无法吃奶,慢慢消瘦死亡。治疗用喹喏酮类或头孢类药物有一定疗效;重点做好平时断脐、编号、断尾、剪牙、去势、注射药物或疫苗等环节的消毒处理,防止伤口感染链球菌;妊娠母猪注射链球菌多价苗,获得母源抗体以保护仔猪,能大幅度减少关节炎的发生。
小结
只要母猪状态正常、健康无病,哺乳仔猪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大为减少。由哺乳仔猪自身原因引起的疾病,如发烧、过敏、去势感染、关节炎等不会大面积发生,而由母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产房内母猪和哺乳仔猪的疾病常危害严重。因此,猪场产房的管理,应以母猪为核心。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