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伤口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部分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急性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发病较多,多发于养猪密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肤损伤、蹄底磨损、去势、脐带感染等外伤病史的猪易发生该病,潜伏期1~3天或稍长,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
根据猪链球菌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将其分为4个型:
急性败血型:急性型猪链球菌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废绝,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加快。多数病猪往往晚上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少数病猪在病的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背部和腹下皮肤出现广泛性充血、潮红。
脑膜炎型:多见于70-90日龄的小猪,病初体温40℃-42.5℃,不食,便秘,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很高。
关节炎型 :由前两型转来,或者从发病起即呈现关节炎症状。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
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病变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脓成熟,肿胀中央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局部逐渐痊愈。病程一般为3-5周。
最常见的解剖症状是脑膜、淋巴结和肺脏充血。急性败血型常表现鼻、气管、肺充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积液 ,心内膜出血;肾肿大、出血;胃肠粘膜充血、出血;脑膜炎型表现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白质和灰质有小出血点,脑脊液增加;心包、胸腔、腹腔有纤维性炎。关节炎型表现滑膜血管扩张和充血,出现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肿胀、滑膜液增多而浑浊,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表现淋巴结肿大、出血,并伴有其他型病理变化。
猪链球菌病感染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分离病原菌和病理组织学 检查等实验室方法进行。
发病原因:1、环境因素:养殖圈舍环境不好,拥挤,通风不良,大幅降温以及差距2周龄以上的猪流动混养也极易造成生猪感染发病,养殖场户之间相距太近,且管理不当容易造成交叉传染,因该病易感动物较多,其他动物如在生猪养殖场饲养,也能诱发该病。2、饲养管理因素:生猪饲养不规范,营养水平差,抗病能力低等能诱发链球菌病;对粪污、病死猪和运输工具处置不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场内和圈舍不能定期消毒或者消毒不严格,使用药物不当,配比错误等因素可使病原体散发,传播,从而诱发生猪发病。3、配种因素:自然交配的种公猪带菌和人工授精的精液带菌都可传播给母猪,从而使母猪、仔猪发生链球菌,母猪带菌可直接传播给仔猪,诱使仔猪发病。4、免疫因素:免疫方法不当,疫苗失效或过期等都达不到免疫效果,一旦条件适宜,生猪仍然发病,5、其他诱发因素:猪感染其他疾病,可导致猪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极易引起链球菌等病的混合感染。
减少发病的方法:加强管理,提供给猪群充足的营养,控制猪的密度,做好猪舍通风,降温,保温工作,减少各种猪群的混养和混群次数,有条件的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
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进行空舍的消毒,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2%-3%NaOH溶液泼洒1-2次,再清洗干净用金卫康1:300对空舍进行消毒,然后空置3-5天再进猪;发病时金卫康可按1:800进行带猪消毒,2-3天消毒一次。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替米先,呼诺玢等进行药物保健。
发病以后,做好消毒和病猪隔离工作,首先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条件的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同时,可按不同病型进行对症治疗。淋巴结脓肿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以碘酊。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对于链球菌高发猪场,要做好疫苗预防接种,由于猪链球菌血清型较多,不同疫苗对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感染无交叉保护力或交叉保护力较小。选用疫苗最好选择相同血清型疫苗或者选择多价苗,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