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病原性因素。重点做好细小、乙脑、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这些疫苗,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至少应打两次,做好基础免疫。目前有相当部分规模猪场,无免疫程序或很不健全,致使繁殖障碍病在这些猪场日趋严重。应根据该类病的发病季节及免疫期的长短,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化免疫,坚持按胎次肌注疫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根据猪群整体抗体水平及时加强免疫密度。
加强种猪群抗体监测规模
猪场应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母源抗体监测,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抗原检测。以便准确了解和掌握本场猪群抗体水平及存在的病原,及时进行疫苗的补打措施。同时子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干扰抗体滴度,甚至完全抑制抗体的产生。为防止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应对某些传染病定期进行母源抗体监测,确定初免时间,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严把引种检疫关
在引种时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严禁到疫场引种。引种后隔离观察45天以上,进行相关的抗原监测,结果为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并接种相关疫苗产生免疫力后,才可入场饲养。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当有较多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时应及时送检
规模猪场一旦发生繁殖障碍严重,兽医人员不能确诊时,应迅速采集病料,送相关兽医部门进行检验,待确诊后,对症按规定防治,需要补打疫苗的及时补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不发情母猪的管理
对因管理不善引起久不发情的母猪要采用试情公猪追逐,每天15分钟,连续3天~4天,并且每天下午赶出去运动1小时~2小时;将不发情母猪调换到发情的母猪圈内,经发情的母猪爬跨刺激促情,此外可用PG600催情和中药催情等。对于先天性不孕的后备母猪要及时发现并淘汰。正常的后备母猪8月龄后即可配种,少数10月龄以上的后备母猪如果从没发情过,建议淘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