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药物、疫苗是当前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相关的动物保健产品也越来越多, 经常令人无所适从。许多同时使用多种疫苗和药物的猪场, 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疾病, 这涉及到药物、疫苗、管理等诸多因素。本文就疫苗免疫相关的优先次序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概念
1.免疫特定时间
要说明如何确定优先次序,需要阐明一个观点, 那就是在现代集约化养殖条件下, 根据猪的生理和免疫特性以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 最适于免疫接种的时间段是有限的, 我们暂且称之为免疫特定时间。这种限制对于仔猪尤其严格,一般认为0~65日龄是最为有效的免疫时间(当然也有8 0 H龄免疫伪狂犬病疫苗的例子) ; 而且通常要在7 - 4 5 日龄之间完成所有的基础免疫, 这就更加限制了免疫特定时间的范围; 种猪的免疫特定时间相对比较宽松。
2.免疫优先次序
一个猪场通常需要接种多种疫苗,半数以上疫苗需要加强免疫1 ~ 2 次, 因而导致狭小的免疫特定时间段非常拥挤,有的猪场甚至缩短免疫间隔, 以安排更多的接种次数。这样的后果往往是“ 我们完全按照厂家说明, 认真免疫了猪瘟疫苗, 怎么还是有猪瘟流行?
” 等诸如此类的免疫失败。因此如何合理选择疫苗和安排疫苗的免疫次序,显得非常重要。所谓免疫优先次序, 是指猪场依据当地的疾病流行状况, 选择哪些疫苗是必需接种的、哪些是次要的、而哪些是可以不接种的, 以期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免疫特定时间,使所接种的疫苗能发挥最大的保护效力。
二、需考虑的相关因素
1.免疫抑制因素的广泛存在
只有健康的猪才能针对疫苗产生最佳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当前许多猪场都存在多种免疫抑制性因素,包括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感染, 以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等。
2.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感染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病毒的早期感染能增加T s 细胞的分化,从而抑制正常C D 4 +细胞的增殖,造成机体细胞免疫抑制, 影响机体对其他(2)圆环病毒该病毒易造成对机体的多种淋巴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T 、B 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和蓝耳病病毒一样影响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造成机体对其他抗原的免疫抑制。
(3)伪狂犬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在白细胞中的复制, 同其他疱疹病毒一样, 隐性感染率很高, 病毒可长期存活于扁桃体与神经节中,疫苗接种后虽可防止母猪发生繁殖障碍, 但尚不能证明其能遏止隐性感染。
(4)猪瘟病毒猪瘟病毒的感染可使胸腺萎缩, 影响细胞免疫效应。猪瘟弱毒株可引发持续感染, 造成特异免疫耐受, 导致中和性抗体水平降低。
(5)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 V D V ) 在疫苗制造过程中, 可能因犊牛血清污染了该病毒,造成了疫苗的污染, 使得疫苗使用后造成机体胸腺萎缩,影响细胞免疫效应。
3.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
饲料往往受到各种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导致免疫抑制。有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素类的烯T 一2 毒素~ND A S 、赭曲霉毒素A 都会导致免疫抑制, 而这种作用只要在可引起典型显微病变或者慢性病变的浓度时即可发生。
4.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
通常认为,在使用2 种以上弱毒苗时, 应相隔适当的时间,以免因免疫间隔太短, 导致前一种疫苗影响后一种的免疫效果。病毒之间的相互干扰,可能因先接种病毒诱导产生的干扰素, 抑制了后接种的病毒。如副黏病毒疫苗和冠状病毒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 免疫过于频繁, 致使免疫间隔过短, 会发生免疫效果低下,甚至免疫失败。
5.接种疫苗应激反应
疫苗可直接引起猪只不同程度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等应激反应。此外,注射、抓猪本身也会造成应激。这类应激无疑会损害猪的健康, 如果能减少非必须的接种即可减少猪的应激反应。
6.免疫与诱发疾病
有些疫苗佐剂能激发某些疾病。单独注射某些佐剂也可直接诱发一些疾病。美国M . H o o g l a n d 等人证实, 在圆环病毒2 型感染的早期(2 1 d ), 所有佐剂(油包水、氢氧化铝)都会加重圆环病毒2 型所引起的淋巴组织缺损程度; 而在感染3 5 d后, 油包水佐剂仍可加重组织损伤的程度。如果对3 ~ 8 周龄仔猪注射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或口蹄疫等以油乳剂为佐剂的灭活苗, 可能会大幅增加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病毒致病的风险。
7.免疫需要营养物质做基础
无论是免疫中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还是细胞反应中的白细胞数增加, 均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营养物质, 特别是蛋白质与能量。接种疫苗种类越多, 所消耗的营养物质越多, 尤其是加强免疫所产生的大量抗体,更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 在猪群有限的免疫空间里, 制订科学的合理的免疫程序, 减少接种不必要的疫苗, 降低免疫反应所消耗的营养物质, 有利于猪的生长与繁殖。
三、紧密联系本场实际,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猪群的免疫特定时间与疫苗的免疫优先次序安排密切相关,科学地制定疫苗的免疫程序须考虑这2 个方面因素。只有减少不必要的免疫, 才能保证必要的疫苗发挥保护效果。疫苗选择以及免疫计划制定,具体包括以下3 个措施。
1.做好种猪群的免疫
改善种猪的免疫水平,减少甚至避免隐性感染, 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是释放仔猪免疫空间的重要手段。很多猪场被迫在仔猪断奶前施打各种疫苗, 是因为其猪群母源抗体偏低, 对哺乳仔猪保护力不够,被迫对产房里的仔猪进行多种疫苗接种,而造成严重的免疫应激。如果母猪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疫苗免疫做得好, 母源抗体水平很高, 仔猪在4 5 171龄前受到充分保护,仔猪就无需在产房接种这2 种疫苗。
2.病毒疫苗优先免疫
到目前为止,对于病毒仍然没有任何特效药物, 猪只抵抗病毒的感染最有效手段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毒性病原的特异性免疫, 即疫苗接种, 是猪场控制病毒性疾病最为有效的办法。临床上,病毒性疾病的流行, 往往引起细菌性病原的继发感染, 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近年来暴发的“ 高热病” 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另外, 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病原本身可侵害肺部组织,引发严重的肺部病变, 再加上继发的细菌感染, 危害非常之大。因此, 建议优先接种病毒性疫苗, 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细小病毒感染等疫苗。
3 . 合理选择细菌性疫苗
细菌性疾病的感染十分复杂,一些病原细菌的流行血清型十分复杂,如猪放线杆菌, 至少有12 种血清型, 其中至少有5 种血清型具有很强的毒力,然而不同血清型疫苗的交*保护并不理想。因此在选择细菌性疫苗时, 必须充分了解本场、本地区的疾病流行以及相关病原细菌血清型的流行情况, 尽量做到不接种无效的细菌疫苗。当然,只针对本场、本地区的流行血清型,接种相应的细菌疫苗, 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猪场并不了解当地的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而统计并跟踪病原血清型变化规律,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实验室, 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不断公布数据信息, 在我国现阶段, 没有任何机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细菌疫苗的种类虽然很多, 但依然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血清型。此外,病毒性病原对疫苗佐剂及细菌疫苗接种的应激反应, 同样不可忽视。例如, 接种支原体灭活疫苗, 就有可能激发圆环病毒的大量复制, 导致严重的发病过程和免疫抑制, 而圆环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因此使用支原体疫苗前, 就必须衡量监测或考察猪场的圆环病毒感染情况。
4.药物保健控制细菌感染
控制细菌感染的药物已经十分成熟,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品种也很多。对于猪场常见细菌性病原而言, 我们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药物进行控制。猪场只要针对本场猪群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种类, 选择质量好、敏感性高的药物,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通常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如“ 枝原净+ 金霉素+ 扶本康”不仅能控制支原体的感染, 而且对胸膜肺炎防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猪场常见细菌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更避免了使用这些细菌苗对猪群有限免疫空间的占用。
当然, 药物保健的效果取决于药物组合的抗菌谱、敏感度、安全性以及保健方案的系统性(如脉冲加药, 按阶段进行保健) 。综合上述免疫优先次序的理念和技术要点, 科学制订综合
免疫程序, 提出一个属于本场的个性免疫方案(如表1 ) 。
四、结语
为解决目前猪场存在的因病原繁杂、以致于频繁的免疫接种造成免疫效果欠佳的问题, 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以期指导临床更好地选择疫苗和安排免疫计划, 在精简疫苗免疫种类和免疫接种次数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上述理念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改进, 以更好的服务生产, 帮助猪场更深刻的理解疫苗免疫的选择与协调。
任何事物都要适度, 猪群免疫接种也是一样, 过犹不及。确保猪群的免疫效果, 就有必要考虑猪群免疫特定时间的限制因素, 并根据免疫优先次序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科学的药物保健不但能很好地控制细菌的感染问题, 还能便于发挥疫苗效力, 特别是病毒疫苗。
因此, 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础上, 选用科学的药物保健(主要针对细菌性病原) 和适度的免疫方案(特别是病毒性病原) , 理应是当前猪场疾病控制的主要策略。 猪病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