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樊福好:正确的猪瘟疫苗接种策略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福好诊所

我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猪瘟疫苗,但为什么至今猪瘟问题没有解决。带着这个问题,本网记者采访了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检测室主任樊福好老师,以下是采访内容,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非常感谢樊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猪瘟问题一直是困扰养猪业的大问题,从疫苗选择、接种程序和效果评价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您能谈谈你个人对猪瘟问题的看法吗?

樊福好:当然可以。猪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疾病,引起该病的病毒过去曾被称为猪霍乱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为了和人类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区分,后来将猪瘟病毒改称为典型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CSFV)。最早描述猪瘟是在1810年美国的田那西州(Tennessee)。猪瘟1833年首先在美国俄亥俄州被正式报道。法国可能在1822年发生猪瘟,德国可能在1833年发生猪瘟。

猪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根据本人的经验,所有的RNA病毒灭活疫苗的效果都非常不理想,所以,期待猪瘟灭活苗有良好的效果是徒劳的。

记者:猪瘟病毒就是一种类型吗?是不是象蓝耳病病毒那样有美洲型和欧洲型呢,还是什么非洲型呢?

樊福好:猪瘟病毒只有一种。非洲猪瘟和我们今天谈的猪瘟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病。

但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猪瘟病毒的分类引进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据此,猪瘟病毒分为3个基因群,每个群又可以分为3-4个亚群:1.1,1.2,1.3;2.1,2.2,2.3;3.1,3.2,3.3, 3.4。第1群分离株主要存在于南美和俄罗斯;第2群分布于欧洲;第3群分布于亚洲。

记者:那么,为什么有的猪瘟病毒毒性强?有些猪瘟病毒毒性弱呢?

樊福好: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猪瘟病毒的特征,本人作如下假设:

1、强毒:细胞被强毒感染后留有较多的细胞表面标志物,标志物来自于病毒;

2、弱毒:细胞被弱毒感染后留有较少的细胞表面标志物,标志物同样来自于病毒。

3、疫苗感染后,细胞表面也带有标志物,但数量较少。

当机体体内没有抗体等免疫因子时,病毒会立即进入细胞内繁殖,细胞表面将带有大量标志物,其它病毒不再进入该细胞;当病毒释放出来以后,会继续感染其他细胞,这些细胞的表面也将要带上大量标志物,其它病毒也不再进入该细胞;

当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建立以后,这些带有免疫标志的细胞将被摧毁,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机体表现为发病状态。

记者:哦,我明白了。那么,您为什么反对零时免疫呢?

樊福好:零时免疫,也称为超前免疫或乳前免疫。当进行初乳前免疫时,疫苗活毒进入细胞内繁殖,细胞表面带有少量标志物;疫苗活毒繁殖后从细胞内出来,继续感染其它细胞,细胞表面带有少量标志物;若此时,母源抗体进入,也来不及再起作用;但疫苗活毒呈现出一种“持续感染”过程。当后来进行实验室的强毒攻毒时,因为大多数细胞上都带有标志物,强毒很难进入这些细胞进行感染,只进入一小部分尚没有标志物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能被充分激活,机体不再发病,表现为一种“被保护”的假象。但此时的强毒也同时表现为持续感染状态,少量细胞被强毒感染,是非常危险的。

乳前免疫最大的危害就是这样的免疫耐受现象。长此以往,猪群虽获得了短暂的安宁,却埋下了强毒隐性感染的祸根。若周围存在易感猪群,后果是致命的。

记者:那么哺乳以后免疫和乳前免疫有什么不同呢?

樊福好:当进行初乳后免疫时,疫苗活毒被母源抗体结合后,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处理 ,大多数细胞不再被疫苗活毒感染,细胞表面也不再带有表面标志物。但却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免疫记忆细胞。当后来进行强毒攻毒时,因为大多数细胞上都没有带有标志物,强毒进入大多数细胞进行感染,多数细胞带有大量的免疫标志物,由于大量免疫记忆细胞的存在,免疫系统被充分激活,机体发病,表现为一种“不被保护”的假象。但此时,却不存在强毒的持续感染状态,免疫耐受现象也不存在了。

当进行初乳后免疫时,免疫系统呈现激活状态,如果真正被感染时,病毒也不会有机会象实验室攻毒那样的蜂拥而至,不会出现发病的状态。而且,初乳后免疫,越早越好。千万不能等到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否则,免疫记忆细胞的生存数量会很少,真正感染时,免疫系统激活缓慢,会铸成大错。

记者:哦,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后却隐藏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樊福好:另外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猪瘟病毒在胎盘内感染时,病毒进入细胞,细胞表面虽带有标志物,但此时免疫系统非常脆弱,免疫系统不能被充分激活,亦呈现持续感染过程。当动物出生后,免疫系统一旦被激活,由于大量细胞带有病毒标志物,机体将呈现发病状态,部分动物会以死亡而告终。所以,胎盘内感染猪瘟病毒的仔猪出生以后往往是短命的。

法国的皮埃尔普力斯科塔《胚胎期慢性猪瘟的发病学》中描述了法国农业部兽医局猪病研究站《妊娠期感染猪瘟母猪所产仔猪的先天性震颤》,实验用的病毒采用PIN3086株。

怀孕22天:仔猪震颤、共济失调、腿部外翻、吮乳不能。部分猪数日内死亡。

怀孕43天:仔猪严重震颤、部分猪死亡,部分猪4周龄后震颤减轻。

怀孕72天:没有看到震颤,大部分猪死亡。

空白对照:全部体况良好。

母猪在注射病毒后13—27天血清中出现了抗体。但所有仔猪的血清中没有抗体。

当体内存在有大量抗体等免疫因子时,病毒很难进入细胞内繁殖,病毒感染迅即被终止。当体内存在有少量抗体等免疫因子时,一部分病毒结合抗体后被吞入细胞保存,一部分病毒在细胞外被消灭,病毒感染呈现持续状态。

由此可见,适量抗体的存在也是病毒持续感染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对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这一类型的急性猪瘟造成的损失比较容易认识,也容易判断。但慢性感染(非典型猪瘟)却极其容易迷惑广大的养猪人。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是猪群中长期带毒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发病机理。它主要是由病毒的胎盘传递和少数在出生后由接触传染而引起。

记者:那么慢性型猪瘟有什么特点呢?

樊福好:慢性猪瘟分为两种类型:

临床致死型:出生后的仔猪反应迟钝、衰弱、食欲反常、咳嗽、腹泻及消瘦,病程30天以上。中途会出现临床好转期(回光返照期),但最终以死亡告终。

繁殖失败型:母猪正常或短暂发热。产死胎、畸胎、木乃伊、流产、新生猪高死亡率。先天性畸形包括小脑发育不全、畸形、小头、肺发育不全以及与小脑发育不全有关的先天性震颤。

慢性猪瘟产生的原因:1、猪瘟弱毒株感染;2、残余毒力的疫苗与血清共同注射,或兔化毒增强;3、猪机体免疫力不足。

记者: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超前免疫(初乳前免疫)非常有害,容易造成免疫耐受现象;

2、 怀孕期对母猪免疫猪瘟弱毒疫苗也应该被禁止,否则容易造成仔猪出生后对疫苗接种的无反应性。

樊福好:可以这么说吧。

记者:那么正确的猪瘟疫苗接种策略到底如何呢?

樊福好: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澄清如下一些事实。

首先,疫苗并不是万能的。古巴1993年经历了20年没有猪瘟发生的再次爆发,原因是疫苗中含有的Margartita毒株(1.2群)引起。1969年以来,我国21家生产猪瘟疫苗的药厂,已有12家出现过13次疫苗带毒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乳猪肾细胞作为生产疫苗的原材料,猪源细胞带毒是非常能够危险的。农业部甚至在1981年也曾经对广东省生物药厂猪瘟疫苗带毒事故进行过调查(1987年以后,由于“科技的进步”,此类事故未见报道)。

其次,滥用疫苗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会造成强毒和疫苗毒的共感染状态。这些强毒一旦感染其它易感猪群,猪瘟的爆发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长期使用抗生素,肠道正常菌群受抑制,从而使有益微生物对维生素k、维生素B族合成能力受阻,引起B淋巴细胞增殖受抑制,同时导致颗粒细胞减少症,由此导致机体贫血、肾脏损伤,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功能受抑制。“加药保健”也是导致猪瘟苗效果大不如从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日本也发生了1980年在北海道到九洲宫奇县发生猪瘟后扩散至全国这样的事件。

以上这些事件都值得我们深思。

研究发现,低毒力毒株与弱毒疫苗毒株在抗体的产生能力上是不同的,前者不产生明显的血清中和抗体。采用检测-清除法,可以保证不存在隐性感染猪的存在。

理想的猪瘟疫苗接种策略是:“一生一次,足矣!”。

记者:什么是检测-清除法呢:

樊福好:后备公、母猪:100日龄左右接种一次,接种4周后检测抗体,阳性,留做种用;若阴性,再次接种,检测后若抗体再次表现为阴性,则淘汰;必须保证免疫接种的成功,保证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保证继承免疫的顺利发生。此方法全区域(一个国家或一个省)统一实施,依据实施情况,数年后则同步停止疫苗注射。

其它猪群:为保证净化措施的实施,建议取消接种。

当然,对于生物安全工作做得扎实的大型猪场,完全可以停止猪瘟疫苗的接种程序。

记者:这种方法有没有成功的先例呢?

樊福好:美国联邦的猪瘟清除计划开始于1962年,最后一例爆发在1976年,时间长达15年的时间。日本也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只用了3年的时间。

相信,采用上述“一生一次,足矣!”的疫苗接种策略,中国净化猪瘟的目标指日可待。因为现在的技术比以前强多了,呵呵。

记者:谢谢樊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对于猪瘟问题,我们终于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看来疫苗只是一个工具而已,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是更重要的。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策略 疫苗 正确 细胞 免疫 病毒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