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猪仔猪60日龄断奶,母猪年产仔不足两窝。为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仔猪出生后3周、4周、5周断奶。
早期断奶的好处
(1)缩短母猪产仔间隔,增加母猪年产仔数。传统养猪仔猪哺乳60天,母猪年产仔1.8窝,育成仔猪16头左右。仔猪哺乳45天~50天,母猪年产仔两窝。仔猪哺乳30天~35天,母猪年产仔2.2窝以上;育成仔猪20头左右。
(2)节省饲料,提高仔猪饲料利用率。仔猪断奶后可直接利用饲料,不受母乳限制,仔猪发育整齐。仔猪采食饲料时饲料利用率为50%~60%,饲料通过母奶的转化利用率只有20%,比母猪吃料经二次转化分泌乳汁的饲料利用率高2倍。据研究,能量每转化一次要损失20%。由于早期断奶增加了母猪的年产窝数和育成仔猪数,因此可减少母猪饲养数量,并可淘汰低产母猪,从而节省饲料量。早期断奶还可使母猪减少失重,减少妊娠母猪饲喂量。
(3)按照仔猪营养需要配制饲粮,任其自由采食,不受母猪泌乳的影响。
(4)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饲养成本。仔猪早期断奶,缩短母猪繁殖周期,提高母猪年育成头数,从而减少母猪饲养量,可节省饲料,加快猪舍周转,提高猪舍利用率,减少饲养管理人员,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仔猪培育成本,提高母猪经济效益。
(5)早期断奶技术变过去季节产仔为常年产仔,使育肥猪全年均衡上市。
早期断奶日龄 早期断奶是指3周龄~5周龄断奶的仔猪。断奶愈早对仔猪打击愈大,断奶后恢复时间愈长。3周龄断奶,仔猪恢复到断奶体重的时间需10天~14天,4周龄断奶需9天~10天,5周龄断奶需5天~8天。3周龄~5周龄的仔猪,已过了母猪的泌乳高峰期,大约采食母猪泌乳总量的60%,从母乳中获得一定的营养物质,自身免疫能力亦逐步增强。由于早期补料仔猪已能采食饲料,仔猪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这时断奶仔猪完全可以独立生活。母猪产后子宫恢复大约需要20天左右,3周龄前断奶母猪子宫还未完全恢复,即使断奶后母猪发情,受胎率也不高,胎胚死亡增加,每窝产仔头数减少。从母猪体况分析,仔猪3周龄~5周龄断奶好。生产实践表明,我国南方地区4周龄,北方地区5周龄断奶为宜。
断奶方法 断奶是仔猪生活中一次大转折。断奶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但消化机能和抗病能力较弱。仔猪断奶后由依靠母奶转为独立采食饲料,同时又失去母仔共同生活的环境,由于一系列应激因素的刺激,仔猪断奶后2周内往往食欲不振,精神不安,增重缓慢,甚至体重下降形成僵猪,所以必须注意断奶方法和断奶后的饲养管理。现代养猪要求仔猪培育和育肥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要求仔猪到断奶日龄时仔猪一次断奶,将母猪和仔猪同时调离产房。传统的饲养方法是采取逐渐断奶的方式,在断奶前3天~4天,逐日减少仔猪哺乳次数,最后完全断奶。无论用哪种方法断奶,都要在断奶前减少母猪的精料和青饲料,适当增加粗料,控制饮水,使母猪泌乳量减少。
断奶仔猪常出现的问题 断奶意味着仔猪不再通过母乳获取营养。仔猪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般为1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断奶关”。这期间若饲养管理不当,仔猪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负增长 断奶仔猪由于断奶应激,断奶后的几天内食欲较差,采食量不够,造成仔猪体重不仅不增加,反而下降。往往需1周时间,仔猪体重才会重新增加。断奶后第1周仔猪的生长发育状况会对其一生的生长性能有重要影响。据报道,断奶期仔猪体重每增加0.5千克,则达到上市体重标准所需天数会减少2天~3天。
腹泻 断奶仔猪通常会发生腹泻,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欲增加,排黄绿稀粪。腹泻开始时尾部震颤,但直肠温度正常,耳部发绀,死后解剖可见全身脱水,小肠胀满。
发生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后的第2周,发病率一般为5%~20%,死亡率可达100%。表现为震颤,呼吸困难,运动失调,数小时或几天内死亡。尸检可见胃内容物充实,胃大弯和贲门部黏膜水肿,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眼睑和结肠系膜水肿,血管充血和脑腔积液
僵猪 又称“小老猪”,是指那些发育受阻、生长落后的猪,月龄不小体重不大。外观表现曲背拱腰,被毛粗乱,精神呆滞或神经质,无论怎样加强营养也达不到育肥的目的,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断奶仔猪发病原因
仔猪生理特点 仔猪整个消化道发育最快的阶段是在20日龄~70日龄。仔猪出生后的最初几周,胃内酸分泌十分有限,一般要到8周以后才会有较为完整的分泌功能。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8周龄以前断奶仔猪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充分消化。哺乳仔猪因母乳中含有乳酸,使胃内酸度较大,即PH值较小。仔猪一经断奶,胃内PH值则明显提高。
仔猪消化道内酶的分泌量一般较低,但随消化道的发育和食物的刺激而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碳水化合物酶、蛋白酶、脂肪酶会逐渐上升。
微生物区系变化 哺乳仔猪消化道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它可减轻胃肠中营养物质的破坏,减少毒素产生,提高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力地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乱与腹泻。乳酸菌最易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断奶后,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逐渐减少,大肠杆菌逐渐增多(PH值为6-8时的环境中生长),原微生物区系受到破坏,导致疾病发生。
仔猪的免疫状态 新生仔猪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达最高峰,然后抗体滴度逐渐降低。第2周龄~4周龄母源抗体滴度较低,而主动免疫也不完善,如果在此期间断奶,仔猪容易发病。
应激反应 仔猪断奶后,因离开母猪,在精神和生理上会产生一种应激,加之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对新环境不适应,如舍温低、湿度大、有贼风,以及房舍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仔猪发生条件性腹泻。
断奶 是仔猪出生后最大的应激因素,其饲养管理技术将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搞不好会造成仔猪生长发育迟缓、腹泻,发生水肿病,甚至大批死亡等严重后果。作为养猪场户,必须了解仔猪断奶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解决方案 对传统养猪方式的断奶仔猪要做到四固定,即猪群固定、圈舍固定、人员固定和饲料固定,以减少对仔猪的应激。
原窝猪群固定断奶以后原窝仔猪不要拆散,要维持原窝仔猪不变。如果立即并窝会引起仔猪互相咬斗,影响仔猪生长。
圈舍固定 断奶时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圈,使它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
人员固定 原来喂养泌乳母猪的饲养员继续喂养断奶仔猪,使饲喂习惯不变。
饲料固定 断奶后两周内仍喂哺乳仔猪饲料,避免饲料的改变引起仔猪不吃食或消化紊乱、腹泻。一般仔猪断奶两周以后仔猪生长得到恢复,然后再并圈和换料。仔猪断奶后前3天~5天不能喂得过饱,一般喂八成饱,吃多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泻。5天后恢复正常喂量。要养好早期断奶仔猪,应供给仔猪高消化率、高吸收率的饲料,这是仔猪不拉稀,快速生长的秘诀。饲料中不要添加抗菌素,而需添加些酶制剂、半发酵的粉状饲料。半液质状的饲料更接近母乳的状态,可以克服早期断奶仔猪尚未能区别采饲和饮水的许多问题,可满足仔猪对营养和水分的需要。半流质状饲喂仔猪,其采食量多,增重快。
舍温要适宜 刚断奶仔猪对低温非常敏感。一般仔猪体重越小,要求的断奶环境温度越高,并且越要稳定。据报道,断奶后第1周,日温差若超过2℃,仔猪就会发生腹泻和生长不良的现象。
地面要干燥 应该保持仔猪舍清洁干燥。潮湿的地面不但使动物被毛紧贴于体表,而且破坏了被毛的隔热层,使体温散失增加,原本热量不足的仔猪更易着凉和体温下降。
防贼风 研究表明,暴露在贼风条件下的仔猪,生长速度减慢6%,饲料消耗增加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