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6号载人飞船的航天成功,鼓舞着国人的心。从“嫦娥奔月”到神5、神6的载人宇宙飞船,由神话变成了现实。而对猪场而言,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饲养以及生猪交易的市场化,猪场的疾病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要想使一个猪场常年保持健康,似乎变成了神话。神州6号的成功能带给我们养猪场的防疫工作什么启示呢?
众所周知,载人宇宙飞船的升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次从中央电视台连篇累牍的报道中不难看出,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对养猪场而言,防疫工作又何尝不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要求去做,并认真做好,成功防疫已就不是神话。和航天飞船一样,防疫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就是从宏观上理顺管理思路,制定管理的原则、目标;从小处着手,就是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根据笔者对猪场防疫工作的观察和思考,对猪场防疫工作提出一些意见,供养猪生产者参考,以祈有所裨益。
猪场防疫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源头抓起;防疫是一项系统工程,靠一两个人抓是不行的,必须靠全体员工的努力,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应贯彻“全面防疫、全员防疫、全方位防疫、全程防疫”的原则。从程序来看是:控制外疫传入[营养[环境[控制内疫[保健。下面就有关细节的注意事项作探讨。
一、控制外疫传入
对猪场来说,外疫中外来的猪是最危险的,其次是人员、车辆和物品。猪场的疾病、多而复杂且难以控制与源头的控制不无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猪生产不管从饲养的品种、饲养的规模都有很大的发展,国外大量新品种的引进,一方面改善了猪的生产性能,但另一方面也引入了疾病,如猪血痢、蓝耳病、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就是明证。另外,猪场本身不是生存在真空中,每天都要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和各种联系,如社会人员、车辆和物品的进出,在某一环节稍一疏忽,就会出现大的乱子。应重点做好:
1. 严格引种管理
猪场正常每年要更新母猪30%左右,同时为了改良猪种也每年要从外界引进公猪。首先是尽可能少引种,规模较大的猪场可以采取自繁自养,尽可能减少引种次数(尽可能延长2次引种的间隔时间),尽量从一个或几个且高健康水平的种猪场引种,特别注意不要引进其它猪场淘汰下来的公母猪,不要贪小失大。引种之前要了解被引种场的防疫及疾病情况。种猪引进后要做好隔离、适应,猪场一定要设有隔离的猪舍,至少要有相对隔离的场所,种猪引进后至少隔离1~2个月,期间要把被引种场和本场的免疫程序相衔接,让引进的种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环境。对一些重要疾病做抗体检测,掌握免疫状况。
2. 严格猪场进出口的管理,重点控制外来人员、车辆和物品
猪场和外界联系最多的是饲料、兽药的购买及猪只的出售、猪粪的处理(外运),由此产生的外界人员、车辆、物品与本场的交叉。为此,一定要严格控制。凡没有处理或证实的都是应该怀疑的,宁可错疑一千,不可放过一次。有条件的猪场办公区最好离生产区远一些。
(1)在人员控制上。特别要注意在不同猪场之间频繁来往的人员。如收猪的、养猪同行、兽医、饲料兽药的推销员,绝对不要让这些人员进入生产区。对本场人员也要严格控制进出,尽可能不要与猪场来往,尤其要控制生产区人员的进出。
(2)在车辆控制上。特别要控制收猪的车辆,因为这些车辆来往于屠宰场和不同的猪场之间,是最危险的。收猪车在到达后最好在离场较远处就进行消毒,车上人员最好不要下车,不然要消毒。交易最好用支票,否则纸币应马上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送银行,不要直接发给员工作为工资。第二种车辆是送饲料的车,这种车辆每天来往于不同的猪场,对猪场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因素,对这种车辆的控制,可采取在饲料间大门设置密封的消毒间,下设消毒池,上设紫外线,车辆进场后,首先得停留一段时间进行消毒。随车人员不要下车,卸货由本场人员解决。第三种车辆为外面来拉粪的车,可以通过本场的清粪车每天拉到固定的场外特定地点后,由外界车辆定期装运出去,进来时与装猪车辆一样先消毒,然后才能靠近猪场。目前,较好的办法是把猪粪作为颗粒肥料加工处理后出售。对运肥料车辆的处理与清粪车是一样的。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天清粪进出猪场的门口应设立消毒池且应每天更换消毒液。
(3)对外界进入猪场的物品要严格控制。特别注意的是猪场绝对不允许从外界购进鲜活的动物类产品,尤其是猪产品,猪场尽可能自己解决食品的供应问题。凡从外购进的东西,能消毒的尽量消毒后使用,不能消毒的也应经过必要的处理再使用。对一些猪场从关闭的猪场购进一些设施、设备等物品要慎之又慎,不要直接拿进猪场,可以在外面消毒处理后再拿到猪场使用。
二、营养要全面、合理
特别要强调的是营养的质和量,首先是原副料的质量,然后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这几年疾病这样复杂,实际上与忽视营养问题不无关系。营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的质量
近年来饲料霉变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公母猪繁殖障碍、生长迟缓以及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的疾病随处可见。猪场在进原料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不要贪小便宜,造成大损失。对质量可疑或放置一段时间的饲料,要适当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在这里顺便提一下,要选用添加量较小、不影响营养的吸收、能选择性吸附毒素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目前市场上这方面的产品可谓良莠不齐,一定要有选择地使用。
2. 科学合理的配方
要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阶段进行合理配方,供给足够的饲喂量。在这方面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挑选质量过关的预混料,然后才是合理配方。合理的营养是防止营养缺乏症的关键,猪场要特别注意公母猪的饲料和断奶保育前期的饲料。母猪料特别要注意妊娠后期和哺乳阶段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能量的平衡,为了提供足够的能量,在饲料添加适量的脂肪粉或食用油是值得的。在饲喂制度上要贯彻定时定量。
三、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这几年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的程度上与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有很大的关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空气的质量、饲养密度、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等因子。
1. 水
水对猪来说既是营养也是环境,由于一些猪场考虑成本的问题,猪场使用的水为井水或深井水,有些为河水,经简单消毒处理或直接食用或冲洗圈舍,这些水有的因其中的污染物造成猪发病,有的则因部分微量元素的超量造成中毒。
2. 空气质量
包括其中的灰尘、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状况。
(1)灰尘的控制。灰尘对猪是非常有害的东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其有直接的关系。猪场空气中灰尘的来源主要是饲料,特别是干粉料。灰尘根据颗粒大小分为落尘和飘尘,对猪来说,漂浮在空中的飘尘是最危险的。灰尘首先会堵塞呼吸道的通畅,破坏黏膜的功能,也是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载体,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由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到达猪体内的。因此减少或降低空气的灰尘是猪场控制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控制的办法是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粉料,可以考虑使用颗粒饲料或湿拌料,尤其在保育阶段。如果一定要用干粉料的尽量不要直接撒在地面上,可用料槽或料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在秋冬干燥季节可考虑在猪舍中定期喷雾消毒或喷水以减少粉尘的数量。
(2)温度的控制。夏季要搞好通风降温、冬季要搞好防寒保暖的工作。特别是母猪和60日龄以内的仔猪。在冬季保温时,①注意猪舍的保温和猪睡卧区的保温,要有一定的温差;②要调节好保温和通风的关系。
(3)湿度的控制。潮湿的环境对猪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应激,是发病的重要隐患。特别是高温高湿,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原微生物繁殖快,另一方面影响猪的生理机能,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造成猪场潮湿的原因:一是因气候的因素,二是因猪舍的设计、通风状况和饲养密度过大所引起。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降低饲养密度、增加通风、采取高床位漏风地板饲养、铺设垫料、60日龄以内的仔猪床位放置木板等。
(4)有害气体的控制。猪舍内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或对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有不良影响的气体统称为有害气体。猪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气(NH3)、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甲烷气(CH4)等,主要是由猪只呼吸、粪 尿、饲料腐败分解而产生的。
氨气为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生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溶干水。氨气常易溶解在猪只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使粘膜充血、水肿,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氨气也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低浓度氨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呼吸和血管中枢兴奋, 高浓度氨气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等。低浓度氨气长期作用于猪,可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产力下降。哺乳母猪舍氨气浓度要求不超过15mg/m3,其余猪舍要求不超过20mg/m3。
硫化氢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比空气重,靠近地面的浓度更高。硫化氢易溶附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处于高浓度硫化氢的猪舍中,猪只畏光、眼流泪,发生结膜炎、角膜溃疡,咽部灼伤,咳嗽,支气管炎、气管炎发病率很高,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等。长期处于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硫化氢浓度为30mg/m3时,猪变得怕光、丧失食欲、神经质;高于80mg/m3,可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猪舍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mg/m3。
二氧化碳为无色、无臭、略带酸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毒,但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含量相对不足,会使猪只出现慢性缺氧,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增重缓慢、体质虚弱,易感染慢性传染病。猪舍内CO2含量要求不超过0.15%~0.2%。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在用火炉采暖的猪舍,常因煤炭燃烧不充分而产生。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高200~300倍。一氧化碳较多地吸人体内后,可使机体缺氧,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中毒。妊娠后期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舍一氧化碳不得超过5mg/m3, 种公猪、空怀和妊娠前期母猪、育成猪舍一氧化碳不得超过15mg/rn3, 育肥猪舍不得超过20mg/rn3。以上值均为一次允许最高浓度。
以上有害气体在浓度较低时,不会对猪只引起明显的外观不良症状,但长期处于含有低浓度有害气体的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采食量和增重降低,引起慢性中毒。这种影响不易觉察,常使生产蒙受损失,应予以足够重视。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发生的猪呼吸系统综合征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产中,冬季不能单纯追求保温而关严门窗,必须保证适量的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及时排出。氨气和硫化氢易溶于水,在潮湿的猪舍中,氨气和硫化氢常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和顶棚上,舍内温度升高时又挥发出来,很难通过通风而排出。因此,猪舍内做好防潮和保暖可以适当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此外,垫草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猪床铺设垫草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冬季给猪保温工作非常重要,但切勿忘记通风换气,有时,保持猪舍良好的空气质量甚至比保温更重要。冬季要控制呼吸道疾病一定要处理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
3. 饲养密度
工厂化集约化养猪猪带来的高密度饲养,其引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前一轮养猪主要集中于城市的周边地区,因用地的紧张,在某些地区养猪的密度非常高,在几个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几个万头猪场,几乎紧挨在一起,一旦一个猪场发病,几个猪场几乎同时发病,真正成了命运共同体。饲养的高密度按范围分为这样几个层次:即社会高密度,在相近的地方有几个猪场,猪场与猪场距离偏近;猪场内的高密度,主要表现为猪舍与猪舍的间距太近、一栋猪舍中饲养猪只的数量过多、同圈同栏猪群体太大、每头猪只所占绝对面积过少。高密度饲养,使猪群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猪只免疫力下降,对疫病的易感性上升,一旦有外来疫源侵入,易造成爆发性流行。
4. 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养猪场无时无刻处在病原微生物的重重包围中,而且,处在多种病原微生物同时并存的状态中,要想全部消灭一个猪场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把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让猪不发病或能适应这样一个微生物的环境。为此,猪场应定期地对猪舍的环境开展消毒,以控制病原在环境中的数量。一般建议,每批猪清空后除彻底消毒外,每周带猪消毒1~2次。消毒前先进行冲洗,消毒时暂时把门窗关闭,带猪消毒应选用高效、速效、对人、猪无刺激性,对环境、器具和物品没有腐蚀性的消毒剂。消毒药物的品种可考虑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效果。由于每个猪场其病原种类的组成也是不同的,所以往往在这个猪场不发病,而由于引种等原因,当新的个体出现时,由于猪场微生物的区系发生变化从而爆发疾病,同时也可以看出,同一种抗生素在不同的猪场其疗效也不尽相同。凡从外面引进猪只除进行隔离观察外,还要做好微生物的适应工作。
四、控制内疫
控制内疫就是猪场内部自身疾病的传播。即主要控制猪-猪、人-猪、物-猪之间病原的传播。控制的措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1. 在硬件方面
实行区域化管理,即除了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彻底分开外,整个猪场应分成公母猪区、分娩区(或产房)、保育猪区、肥猪区。每个区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净道(饲料道)、污道(清粪道)分开不交叉。
2. 软件方面
(1) 要严格实行全出全进制,绝对不要把上一批的僵猪、弱小猪留到下一批去。
(2) 饲养员工作之前必须更换衣帽鞋并定期清洗,工作之前应洗手,每栋猪舍门口应设置踏脚消毒设施。
(3) 饲养员之间不要互相串栋,尤其是不同区域之间的饲养员。
(4) 饲料最好由饲料间人员送料至猪舍门口,单向通道,不同区域不同猪舍不交叉。
(5) 定期灭蚊子、苍蝇和老鼠,尤其是老鼠。
(6) 对猪场的胎衣胎胞、病死的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猪场保健
这里指的保健主要是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性用药。
1. 对一些烈性传染病、地区性或新出现的传染病,对一些用其它办法无法控制的传染病必须采取疫苗免疫的办法,另外根据猪场的实际,对一些阶段性容易发生的疾病采取药物控制的措施。由于每个猪场情况不尽相同,注射疫苗的种类自然也不同,各猪场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定适合自己猪场的防疫程序。
防疫程序是指:注射什么疫苗的种类,注射的时间、途径、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等的一套方案。疫苗免疫中需注意的是免疫失败,产生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猪只的健康、疫苗的质量和兽医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技术三方面的问题。
要确保免疫成功,必须注意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1)免疫健康的猪只。对疾病或亚健康猪、处于应激状态中的猪、有免疫抑制性因素存在的猪不要注射疫苗,注射也是白白浪费。
(2)疫苗的质量。与疫苗的质量相关的因素包括:生产、运输、保管、使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受到影响。首先要选用合法生产厂家的疫苗,然后要严格按规定运输、储存、保管、使用疫苗,对过期或有任何问题的疫苗坚决不用,以免因小失大。
(3)人为因素。主要是兽医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问题,如使用前对器具的消毒,注射时对注射部位的消毒、进针的深度,疫苗稀释和注射的数量、质量等。另外,在免疫前应停止药物的使用,大部分药物会或多或少对免疫产生不利影响,所谓“是药三分毒”,当然免疫增强性药物另当别论。
2. 药物预防
对一些关键性阶段,适当的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可以提高生产水平或生产性能。如母猪分娩前、配种前,哺乳仔猪、保育猪、仔猪转群第1周,气候突变、长途运输前后,个别猪只出现临床病象大群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等关键阶段,用药对猪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定期的驱虫也是非常重要的,寄生虫既消耗猪的体质,降低猪的抵抗力,又和猪争夺营养,大大降低了猪的生长和健康。但是“是药三分毒”,猪场不能把健康“押”在药物上,药物预防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下面推荐一组猪场的免疫和药物保健的计划,仅供参考。
(1)免疫程序
①公、母猪
猪瘟、口蹄疫:每半年1次;
产前3~8周:伪狂犬疫苗肌肉注射;
产前3周:大肠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苗肌肉注射;
产前2周:萎鼻疫苗肌肉注射,第1次免疫(首免,产前6周;二免,产前2周);
每年9月底至次年3月底: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后海穴注射。
② 后备母猪
除上述免疫外,150日龄至配种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乙脑、细小病毒2次,每次间隔7~10d。
③ 肉猪
7日龄、21日龄气喘病疫苗;
25~30日龄、55~60日龄猪瘟疫苗分别肌肉注射2头份和4头份;
65~70日龄伪狂犬疫苗肌肉注射;
75~80日龄、110~120日龄分别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2ml和3ml。
(2)药物保健
①母猪
每半年用通灭每头猪肌肉注射6~7ml驱虫。
产前1周、产后1周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1kg、鱼腥草5kg。
产前1天外阴部注射律胎素1ml。
母猪分娩后8h内肌肉注射得米先10ml。
全场公母猪饲料中常年添加适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② 肉猪
初生仔猪三针保健,分别于1日龄、7日龄、21日龄肌肉注射得米先0.5ml;如猪场发病特别是爆发呼吸系统疾病期间改用速解灵三针保健(分别于1日龄、7日龄、断奶肌肉注射0.2、0.2、0.4~0.5ml速解灵)。
仔猪断奶(保育阶段)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1kg、鱼腥草3kg、板兰根2kg、阿司匹林250g连续加3~4周。
50~60日龄每头猪肌肉注射通灭0.3ml或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等驱虫。
保育猪转栏第1周,每吨饲料中添加可肥素-110 400g或利高霉素2kg或利高霉素1kg加阿莫西林200g;第2周每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00g。
中猪阶段再驱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