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养猪生产的目标是优质、高效、无公害。围绕这一目标,本文论述了猪营养与饲养技术领域拟采取的技术策略:(1)通过养猪新工艺和绿色饲料的应用,确保猪肉产品的卫生安全性;(2)通过营养调控技术改善肉质风味;(3)通过理想蛋白质和酶调控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并实现低污染、低公害生产。
关键词:猪;营养;饲养;无公害;肉质;饲料转化率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object of pig production is high quality,high efficiency and without public hazard. Aiming at it, this paper reviewed some strategies of nutrition and feeding technique intended to adopt: 1) ensuring the cleanness and security of pork product through the new technology of raising pig and green feed, 2) improving the meat quality and flavor through nutritional regulation and 3) raising the feed efficiency and attaining the low pollu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ideal protein and enzymatic modulation.
Key words: pig;nutrition;feeding;non-public hazard;meat quality;feed efficiency
21世纪养猪生产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饲料资源的供需矛盾 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将长期制约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能量饲料资源虽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蛋白质饲料仍将持续短缺。即便能量饲料,从发展的眼光看,也将很快显出资源不足。21世纪20~30年代,我国人口将迅速增长。届时16亿人口、12亿畜、70亿禽和5000万吨水产动物,只能依靠1.3亿hm2耕地、2.7亿hm2草原和130万hm2水面而生存[1],可见其压力巨大,这就必须努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尤其是浙江省,属非玉米产区,现在每年需从省外甚至国外调入300万吨饲料粮(主要是玉米、豆粕)来维持畜牧生产,这就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因此只有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来降低饲料成本,通过改良畜产品品质来增加产品附加值,浙江省养猪业才能发展。
肉品消费趋势 人们对肉品消费的选择有一个三步曲,即肥肉型→瘦肉型→优质风味型。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过去首先选择肥肉型以满足人们对能量的需求,但现在已转向选择瘦肉型;而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目前虽然还是普遍选择一般的瘦肉型,但人们对瘦肉型猪的肉质已是抱怨不已,将来必定要选择优质风味型。要生产瘦肉率高而又风味理想的猪肉,一靠育种手段,二靠饲料营养调控技术。
肉品卫生安全性的要求 关于“放心肉”具有不同层次的概念。过去最初级的概念是排除病、死猪肉和公、母猪肉之后即为放心肉;后来的概念还排除了饲喂兴奋剂、类激素之后生产的猪肉;现在最新的概念则还要再排除有抗生素、药物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猪肉。畜产品的卫生安全性将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21世纪养猪生产赋予饲料营养三大技术主题:一是继续努力提高饲料转化率(既节约饲料,又因低排泄、低污染而有利于低公害生产的实现);二是突出优质;三是必须确保猪肉的卫生安全性。
1 关于肉品的卫生安全性
1.1潜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畜禽饲养业的发展,畜产品卫生安全性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例如在高密度饲养环境下猪群疫病难以控制,而且延绵不断,病猪肉上市危害消费者的事例屡见不鲜。为了对付疾病和刺激生长,一些生产者大量使用抗生素、类激素及兴奋剂等,这就可能导致下述问题的产生:(1)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生成,抗生素(如四环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等)在肉品中的残留会引起食用者发生皮疹、水肿等过敏反应,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经过代谢之后产生的物质(如环氧化物、羟胺类、阴离子自由基)其毒性甚至比原药更强,某些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2];(2)一些药物具有潜在的危害作用,如近年来因具有促使生猪皮肤红润作用而被普遍使用的胂制剂(对氨基苯胂酸等),对于被饲用动物而言,它属低毒性添加剂,在允许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但如果长期使用,据测算1个万头猪场每5年可通过猪粪便向外排放1吨胂,有机胂在自然界的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下难以保证不转化为具有毒性的无机砷,这就有可能造成次生性人畜砷中毒[1];(3)近年来用β�兴奋剂提高商品猪瘦肉率曾有一度非常普遍,由此而伤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应重视下述发展方向。
1.2重要的发展方向
2 关于肉质风味的营养调控
2.1肉质变差的趋势
近半个世纪来,猪瘦肉率的提高,对肉质带来负面影响。正常猪肉应呈鲜艳的红色,具有结实感,细致而又无过多水分渗出,有适量大理石花纹,正常烹调后多汁、细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劣质猪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颜色苍白、松软、有渗出液的猪肉(pale,soft,exudative muscle;即PSE肉),另一种是颜色深暗、坚硬而干燥的猪肉(dark,firm,dry muscle;即DFD肉)。关于肉质指标及提高猪肉品质的营养措施[6]简述如下。
2.2肉质指标
2.3提高猪肉品质的营养措施
3 关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低公害养殖
3.1蛋白质饲料的高效利用
国际上十余年来的实践表明,按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饲粮,可使畜禽对氨基酸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而又最小浪费。理想蛋白质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与动物需要相吻合的氨基酸组成。关于理想蛋白质原先都以氨基酸的化学分析量来表述,这对于国外优质稳定的饲粮(玉米-豆粕-鱼粉型)是基本准确的,但在我国,由于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饲料资源配制饲粮,而各种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参差不齐,使得以化学分析量表述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失去准确性。因此,现在已逐步开始以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来表述理想蛋白质模式[7]。动物吸收饲粮氨基酸的部位在小肠,大肠的微生物虽然非常活跃地分解利用氨基酸,但大肠本身不吸收氨基酸,因此,要收集回肠末端食糜来评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8]。测定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有回-直肠吻合法或瘘管法,未作氨基酸内源排泄校正时,测值为表观消化率,作校正后即为真消化率。应用方法为一方面参照畜禽对可消化氨基酸的需求参数确定饲粮标准,另一方面按各种饲料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来配制饲粮。实践证明,按理想蛋白质模式,合理利用各种饲料资源,并添加工业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可在饲粮蛋白水平比传统饲粮降低2~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获得同样饲养效果,并使每只猪的氮排出量减少16%,因减轻污染,有利于实现低公害养殖。
关于理想蛋白质模式已有大量报道,美国NRC也有推荐,其中生长肥育猪的氨基酸需要量及其组成模式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应用。理想蛋白质模式是一组静止的、固定的数据,在大量应用氨基酸平衡性差的非常规饲料而又缺乏应有尽有的工业氨基酸时,理想蛋白质模式难以表达。针对这一难题,在浙江省人才基金资助下,作者研究提出生长猪可消化理想蛋白质动态模式,可为各种饲料原料条件下提供可实现的最佳模式,已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待发表)。另外,近年来有关种猪氨基酸需求量的研究有重要进展,对于高产泌乳母猪,NRC(1988)确定的氨基酸水平较低,而NRC(1998)则有较大幅度提高。据报道,赖氨酸由0.6%提高到0.75%~0.9%,可使母猪泌乳量明显增加,仔猪断奶体重明显提高,母猪体重减轻幅度变小;当母猪的赖氨酸食入量由
3.2植物性饲料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子仪.动物营养研究工作择重刍议[A].冯仰廉.动物营养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1-13.
[2]袁宗辉.药用添加剂在食品动物体内的残留[A].霍贵成,蒋宗勇.猪营养与饲料[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7-202.
[3]Dritz SS,Nelssen RD,Goodband MD,et al. Application of 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technology in the commercial swine industry[J].Compend Contin Educ Pract Vet,1994,16(5):677-685.
[4]张振斌,蒋宗勇,林映才,等.仔猪的消化生理与早期断奶[A].霍贵成,蒋宗勇.猪营养与饲料[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4-88.
[5]Dritz SS, Shi J,Kieliam TL,et al. Influence of dietary β-glucan of growth performance, nonspecific immunity, and resistance to streptococcus suis infection in weanling pigs[J].J Anim Sci,1995,73(3)341.
[6]张克英,陈代文.猪肉品质的营养调控[A].霍贵成,蒋宗勇.猪营养与饲料[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65.
[7]Fuller MF, Wang TC. Digestible ideal protein � a measure of dietary protein value[J].Pig News and Information,1990,11(3):353-357.
[8]Lenis NP. Digestible amino acids for pigs: assessment of requirements on ideal digestible basis[J]. Pig News and Information,1992,13(1):31-39.
[9]吴世林,林映才,蒋宗勇,等.猪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A].霍贵成,蒋宗勇.猪营养与饲料[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13.
[10]冯定远,刘玉兰.饲用酶制剂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在猪日粮中应用的效果[A].霍贵成,蒋宗勇.猪营养与饲料[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8-133.
[11]徐子伟,邓波.大麦对猪鸡的优化饲用模式探讨[A].刘建新.饲料营养研究进展[C].珠海:亚洲中医药杂志社,1998,92-99.
[12]Choct M, Annison G. Anti-nutritive effect of wheat pentosans in broiler diets: roles of viscosity and gut microflora[J].Br Poult Sci,1992,33:821-834.
[13]韩仁圭,李德发,朴香淑.最新猪营养与饲料[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