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欲培养健康的猪群,必须规避氨气的危害。猪舍内不论是外源性氨(环境中氨),还是内源性氨,都对猪群造成较大的危害,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饲料的组成,调整猪舍的结构来改进这一问题。 |
无论猪舍结构如何,只要猪舍中存在人可以感觉到的明显的氨臭味(10~20毫克/升),就会影响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即或猪舍中没有可觉察的氨味,也要重视猪体内内源性氨对猪群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影响。遗憾的是,无论规模化猪场还是专业户猪场多不重视氨的危害,更不知道提高猪群血氧水平。
1外源性氨(环境中氨)的来源及其对猪体的危害
1.1外源性氨的来源
猪舍内氨来源于猪粪尿等有机物的分解,在分解过程中还会产生其它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粪臭素等。在没有使用明火保暖的封闭猪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危害最大,若通风性能较好,氨浓度一般在10~20微升/升,若通风性能差,氨浓度在30~50微升/升或更高;二氧化碳一般会远远超过300微升/升,无直接致病性,但会影响氧交换量,使呼吸变得深、快;硫化氢的浓度一般小于l0微升/升,影响甚微。氨是猪舍中最具危害性的气体。若使用明火保暖,但没有良好的管道排气系统,那么除了氨和二氧化碳外,一氧化碳常常也是危害猪群的有害气体。
1.2外源性氨对猪群的危害
氨是可溶于水的气体,形成碱性氨水。猪舍内氨与眼结膜接触或被吸入呼吸道内就溶解于黏膜表面的水分中,强烈刺激黏膜发生炎症,出现眼结膜潮红、水肿、外翻及喷鼻、咳嗽,严重的发生喉、气管黏膜水肿、肺水肿,诱发肺炎或者亲嗜呼吸系统传染病(蓝耳病、猪流感、伪狂犬病等)。
空气中高浓度的氨可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壁弥散到血液中,提高血氨浓度,影响猪体健康。高浓度的氨还会影响饲养员、兽医的情绪和健康,腐蚀设备。
2 内源性氨的来源及其对猪体的危害
2.1 内源性氨的来源
第一,来源于猪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这类氨的产生是正常代谢过程,产生与解毒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导致血氨升高。第二,来源于肠道未吸收的含氮有机物、脱落的消化道黏膜上皮、消化道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消化道死亡微生物的分解产物。肠道内氨会通过肠黏膜上皮被吸收,经门脉循环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氨升高。肠道内氨产生的数量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抗营养因子、饲料的物理特性、肠道微生物群落等等。一个人1天平均产生4克肠氨;猪无据可查,依其采食量推测,大猪每天产氨应在20克以上。此外,疾病也影响肠氨产生,肠出血(血痢、增生性肠病、梭菌性肠炎)会产生大量肠氨并被吸收。
2.2血氨升高的危害
(1)当血氨升高、打破氨产生与解毒平衡时,猪体就会耗损更多的能量与相关氨基酸来转运和解毒过多的血氨。1摩尔氨重l7克,l摩尔葡萄糖重180克;l个氨分子解毒要耗损4个ATP(三磷酸腺苷),1个葡萄糖分子氧化可产生36个ATP。因此1分子氨解毒要耗损1/9分子葡萄糖氧化产生的能量。因此,解毒1摩尔氨(17克)要耗损20克葡萄糖氧化产生的能量。32.7克葡萄糖可产热能l 958千焦,20克葡萄糖可产热1 172千焦。10千克活猪每千克增重所需的生产能量为l7 933千焦,1 172千焦可用于增重65.3克。由此可见,1头猪l天若产生l7克肠氨,就要耗费l l72千焦能量,生长速度减少65.3克。
(2)血氨升高,要动用大量谷氨酸和精氨酸解毒。肌肉组织中的氨与丙酮酸结合生成丙氨酸,运送到肝脏,经再脱氨在肝脏进入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而解毒;脑组织中的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运送到肝脏脱氨,氨与瓜氨酸结合进入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而解毒。鸟氨酸循环中要消耗大量的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是肠细胞的必需氨基酸,大量的谷氨酸、精氨酸用于血氨运输与解毒,直接用于肠细胞营养的就减少,造成肠细胞供血减少。因为精氨酸是一氧化氮的前体,一氧化氮可扩张肠黏膜微血管,改善肠管供血。肠黏膜供血减少,黏膜上皮脱落更新加快、营养吸收减少、黏膜免疫力下降,因此,临床上常见浓氨环境中,猪群腹泻增多、生长变慢。
(3)血氨干扰脑组织葡萄糖的生物氧化。大量的氨与一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血液中的仅一酮戊二酸又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补充到脑细胞中,故脑细胞三羧酸循环难以正常进行,ATP的生成减少;血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酶,致使乙酰辅酶A生成减少,葡萄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量下降,ATP减少;血氨与谷氨酸结合要消耗ATP,也使脑细胞供能减少。单位脑组织耗能远远高于单位肌肉组织耗能,脑组织对能量需求极为敏感,因此,在浓氨环境中猪群处于抑制状态、食欲减损、抵抗力下降。
(4)血氨升高可兴奋大脑边缘系统,引起行为记忆反常。丘脑和下丘脑周围的大脑皮质部分是大脑边缘系统,是动物行为记忆中枢,故而可见浓氨环境中猪群反常行为增多:如啃栏、空嚼、频繁呵欠、尾震颤等;并且出现记忆丢失,忘记正常的排泄区,乱排粪尿,污染整个栏舍。
( 5)血氨升高,增加了肝肾的解毒负荷,长久增荷会影响肝肾功能。
3外源性氨与内源性氨的联合作用
外源性氨与内源性氨常综合作用影响猪体健康,除了前述的各自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血氧含量降低,这使得原本就处于低血氧症边缘的集约化环境中的现代基因型猪雪上加霜。血氧含量低下首先影响脑组织的供氧,加剧了脑组织能量供应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异常;血氧含量低下严重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子宫供氧不足,胎儿生长受阻,死胎增多,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减弱,宫缩无力导致滞产(产程超过3小时)增多;血氧含量低下必然引起呼吸加快,过度换气使碳酸酐酶生成增多,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溃疡病例增多;长期血氧含量低下会使心搏加速,引发心衰,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腔脏器淤血,继而引发便秘或腹泻、肠出血性疾病增多及乳腺水肿;还可引起不同程度肺水肿,诱发各种肺炎和亲嗜呼吸系统传染病;血氧含量低下直接影响全身酶系统的活性,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
4减少内源性氨和外源性氨的措施
(1)改变配合饲料的组分可降低粪氨的排放。降低可消化蛋白质,可降低氨排放;适当增加纤维含量可减少粪氨排放。非淀粉多糖增加时粪氨增多。
(2)改变饲料的性状,如将干粉料改为液体饲料时,粪氨明显减少。
(3)应用添加剂减少粪氨。添加益生菌(包括发酵床养猪)或益生菌的增菌剂(乳糖、半乳糖、寡果糖);添加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杆菌肽锌等;添加物理性吸附剂,如沸石、麦饭石、海泡石等;添加中草药或其制剂,如陈皮、苍术、厚朴、白头翁等。
(4)改变猪舍结构,安装房顶通风系统,改内清粪为高架式外清粪。
以上措施均可减少粪氨排放,但是却无力改变工厂化养猪导致的低血氧症。低血氧症的存在有碍许多措施发挥功效。因为这些措施都只能减少粪氨的排放,并不能杜绝,故而仍有相当一部分肠氨被吸收,仍需要靠氧化产能来解毒。因此,低血氧症就成为这一环节的瓶颈,在猪群中形成不同程度的氨中毒,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