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河南省漯河市郊区多处养猪场散发一种以猪体温升高,厌食,四肢、耳尖及腹下瘀血,皮肤发绀,呼吸困难,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母猪出现繁殖性能降低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化验,诊断为弓形虫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现将有关诊断和综合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1 流行及发病情况
9月中旬起,20多个猪场先后有320头猪发病,发病率在20%~50%,体温突然升高,呈稽留热型,发病后期耳、四肢及腹下出现瘀血,死亡率达40%~50%。先是在一个圈舍或几个圈舍内相继出现几头病猪,然后逐渐向四周扩散,波及全群,时有零星散发。
2 临床症状
仔猪及育肥猪:病猪皮肤苍白、贫血以及黄疸等症状。体温升高至40~42℃,稽留7~10d,病猪精神沉郁,能饮水,食欲减少至废绝,伴有便秘或下痢,后肢无力,行走摇摆。随着病情发展,耳、鼻、后肢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窒息死亡。5月龄以上猪只大部分能耐过,但常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症状。
怀孕母猪及种公猪:病猪高热40~42℃,呈稽留热型,精神不振,减食或食欲废绝,喜饮水。粪干并带有黏液,小便黄。流鼻液,鼻镜干,眼结膜潮红。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并伴有咳嗽。有的病猪后肢麻痹无力,行走摇晃,共济失调。重症者在耳、鼻、腹部及四肢内侧有出血点或紫红色斑。妊娠母猪发病后,食欲正常,主要为后肢无力,喜卧,数日后,发生后肢瘫痪、流产或死胎。
3 病理变化
肺间质水肿,切开肺流出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或胶冻样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黏液性泡沫。脾脏肿大,呈棕红色,散在有丘状出血点。心包膜增厚,心包、胸腔积大量淡黄色或血红色液体,心腔内有凝血块。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到粟粒大的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肾脏变软,有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点,包膜不易剥离。膀胱有点状出血。胃底部出血,有浅溃疡灶。大小肠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或有坏死灶,切面多汁,呈紫红色。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猪的心、肝、脾、肺、淋巴结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鲜血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后观察,未见细菌生长。
4.2 直接涂片法
取高热猪(41~42℃)耳尖血抹片及病死猪肺门淋巴结触片,经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发现典型的弓形虫滋养体,其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尖,胞浆为淡蓝色,核呈紫红色偏向钝圆的一端。同时发现在红细胞表面或边缘有圆形、椭圆形、粉红色或紫红色,折光性很强的虫体。
4.3 小白鼠腹腔接种法
取肺、肝、淋巴结等病料、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每毫升加青霉素1 000IU和链霉素100mg),经3 000 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小白鼠腹腔,每只接种0.5~1.0mL。每天进行观察,4d后小白鼠出现被毛粗乱、呼吸迫促症状,死亡后取腹腔液和脏器作抹片,用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的弓形虫滋养体。
5 治疗措施
5.1 治疗弓形虫病
①抗虫:全群用磺胺-6-甲氧嘧啶拌料,首次量按50~100mg/kg体重,维持量25~50mg/kg体重,每天1~2次,连用5d。重症患猪用磺胺-6-甲氧嘧啶肌肉注射,0.1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d,首次使用剂量加倍。②降温: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d。③控制继发感染:头孢唑啉钠肌肉注射,20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5d。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霉素制剂。④对症治疗:对病程长、体质弱者,在治疗的同时,补用25%的葡萄糖液200mL,维生素C注射液5mL,每天1次,增强猪只的抗病能力。
5.2 治疗附红细胞体病
得米先11mg/kg体重肌肉注射;群体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200g阿散酸治疗,连喂2周。对怀孕母猪每吨饲料添加180g阿散酸,连续1个星期,后调整剂量为每吨饲料添加90g阿散酸,连续1个月。对贫血病猪可以肌肉注射铁剂。
6 综合防制措施
6.1 弓形虫病
①猪场开展灭鼠工作,禁止养猫养狗,严防猫粪污染舍栏、饲草、饲料和饮水,对废弃的屠宰物,要煮熟后才能作饲料用。猫、犬是该病的重要带虫者和排虫者,本次疫病的发生可能与猫、犬自由出入猪场有很大关系。②建立健全畜舍管理制度。对猪舍可用1%的来苏儿、3%的火碱液、5%草木灰液或1%~3%石灰水定期消毒,确保猪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防止该病的发生。③对猪群加强检疫,及时发现和淘汰带虫猪只,净化猪群,这是降低该病发生率的根本途径。④发病猪场应加强对猪只的观察,注意猪群的食欲、粪便和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隔离,及时治疗。
6.2 附红细胞体病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饲养卫生,消除应激因素,驱除体外寄生虫,并注意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②猪群以每吨饲料中添加阿散酸200g拌料。母猪于怀孕第21天到105天的每吨饲料中添加90g阿散酸,以保证安全。
7 结论
(1)弓形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年才开始在本市流行的传染病,而两种病同时发生是造成临床治疗困难、屡治不愈的重要原因。
(2)目前猪场普遍存在的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母猪是各猪场得不到净化的主要原因,而仔猪先天性的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免疫力低下给各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淘汰亚临床型附红细胞体病猪,是当前提高猪群抵抗力,防止各种疾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