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仔猪大肠杆菌病
(1)概述:
仔猪出生后一个月内所发生的多数下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这是猪密集饲养管理下,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染病。
由于仔猪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此病可分仔猪黄痢及仔猪白痢两种。黄痢为一周龄内仔猪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白痢见于月龄内,发病率不等,死亡率较低,但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环境污染、阴冷潮湿、冷热不定是本病诱因。
(2)症状
黄痢1至3日龄发病,发病突然,腹泻拉黄色浆状稀粪。仔猪迅速消瘦、脱水死亡。
白痢10-20日龄发病,患猪突然腹泻,排出灰白稀粪。病猪消瘦,皮毛粗糙不洁,发育迟缓。病程3-7日,多自行康复。
(3)治疗
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性,选用抗菌药应根据药敏试验决定,或选用本场较少使用的抗菌素治疗。
(4)控制:
分娩舍应温暖和干燥。它可以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也可减少仔猪热量的损失。为仔猪提供一些热源,如热源电灯或垫料,可减轻仔猪下痢的严重程度。平面有漏孔,可让粪便漏下的高床分娩栏,可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生。
检疫隔离是预防不同种类大肠杆菌株或其它感染病原入侵猪场的一项重要措施。每批次仔猪之间分娩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尽量让分娩舍最少空置一星期。这样,可减低分娩环境的大肠杆菌。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几种菌苗接种怀孕母猪或初生仔猪,对大肠杆菌引起的两种下痢有预防作用。
2. 仔猪红痢
(1)概述:
本病又名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侵害1-3日龄初生仔猪,周龄以上仔猪少见发病。猪群中各窝发病率差异很大,病死率20-70%。病原抵抗力很强。并广泛存在于病猪群母猪肠道及外界环境中,故常呈地方性流行。
(2)症状:
急性病例突然排红褐色血性粪便,多在发病后2日内死亡。较慢性的病例排出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稀粪,血性不明显。病程常5-7日或更长。病猪明显消瘦用生长停滞。
(3)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症状特点,加上尸体剖检小肠前段严重出血与粘膜坏死及浆膜下小气泡可以作出诊断。必要时可用细菌分离的鉴定及毒素试验确诊。
(4)预防:
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常发病猪场可用抗菌素给新生仔猪投服预防发病。常致8周龄内仔猪发病,发病率50-80%,死亡率较低。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寒冷、潮湿、污秽环境和其它应激因素可增大病的严重性。轮状病毒种类很多,引进猪只带来的新毒株常因缺乏毒株母源抗体而使仔猪发生严重轮状病毒性腹泻。10日龄以上小猪症状温和,腹泻1-2日逐渐康复。
(2)症状:
患猪常表现精神、食欲不振,迅速腹泻,拉黄白或灰黑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和轻重取决于日龄及环境条件。
(3)治疗与控制
治疗轮状病毒性下痢,主要是使用电解质溶液来预防脱水,同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通常易于治愈。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化学制剂消毒分娩猪舍能减少病毒的数量。推荐的消毒剂包括3.7%甲醛。67%氯胺T或漂白剂。把吮吸仔猪所排出的粪便喂于怀孕母猪,将会提高乳汁内的抗体含量,可减少所产仔猪发病。
4.球虫病
属于哺乳仔猪的疾病,它是由猪艾美尔球虫或等孢球虫所引起。仔猪感染大量孢子化卵囊后,会有严重的下痢。在自然的情况下,球虫通常感染7-14日龄的仔猪。成年猪只是带虫者。
仔猪明显的临床症状为下痢,持续4-6天。粪便呈液体状或浆糊状,颜色由黄色至白色,类似轮状病毒性下痢,一般能自行恢复。严重病例消瘦衰弱和生长受阻。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
必须经实验室检查确定球虫。百球清对猪球虫病有明显效果。预防球虫病,消毒很重要。然而,卵囊以普通消毒剂抵抗力非常强。氨化合物、漂白剂或蒸汽可杀灭卵囊。
5.病毒性胃肠炎
(1) 概述:
病毒性胃肠炎除轮状病毒感染以外,尚有传染性胃肠炎(EGE)和猪流行性下痢(PED)。这两种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两者皆是高度传染的病毒性肠胃炎。主要的症状有严重下痢,偶尔有呕吐及2周龄内仔猪的高死亡率。它们皆由同属一族的冠状病毒所引起,但各病毒的抗原质却有差别。两种病均见于冬天寒冷季节。通常将其称为冬季下痢。
(2)症状:
TGE是以突然爆发下痢开始,数日内可蔓延全群。幼猪下痢通常呈水样,粪便经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3周龄以下的仔猪会呕吐。受感染的仔猪快速脱水,一周龄内仔猪2-4天死亡。越年幼的猪,病情越严重,死亡率几乎100%。3周龄 以后的猪只,很少有死亡,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只限于下痢、减食、偶尔会呕吐。通常在1周内恢复。
PED的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非常相似。不同的地方是猪流行性下痢传染较慢,1周龄以下的吮吸仔猪死亡率介于50-90%。经4-5周时间,此病将遍及全场。TGE的流行期很少超过两个月,然而,PED可长达六个月。
(2) 病理
病仔猪严重脱水,胃部膨满,有凝乳滞留。小肠亦膨大,并有泡沫状液体及未消化乳块。小肠壁可能由于绒毛萎缩而变薄,甚至几乎透明。绒毛萎缩的观察方法是将回肠纵切开,然后用放大镜检查。虽然轮状病毒亦可造成小肠绒毛萎缩,但是TGE或PED的病变比较严重与广泛。
实验室诊断可用
* 小肠组织涂片或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法以测定本病毒抗原。
* 将病毒猪的小肠内容物或粪便处理后,以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病毒颗粒。
* 血清诊断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检测病后猪只的抗体。
(4)治疗与控制:
为患病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环境和充足的电解质溶液,将有助于减少死亡。患病仔猪应让曾感染本病,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育,可降低仔猪的死亡率。下痢仔猪也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抵抗细菌混合感染。预产期在2周以上的母猪,可喂予感染仔猪下痢的肠道内容物,让它感染,使母猪在分娩时已有免疫抗体,可预防其仔猪发病。严格执行综合防治措施,可防止本病在猪场流行。
6、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发生于生长快速,饲养在混凝土地面上,而没有注射铁剂的月龄左右小猪。本病除贫血外,亦常见患病仔猪下痢。
症状最普遍出现于约3周龄仔猪。贫血易见于白猪,全身皮肤及可视粘膜呈现苍白色。患猪在运动或受到刺激时,容易疲惫,有些会突然死亡。患猪常常呈现严重的水痢。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替3日龄的仔猪注射铁制剂。
仔猪红痢 |
C型魏氏梭菌 |
主要侵害1-3日龄的仔猪,1周龄以上少发。各窝仔猪发病率差异大,病死率20-70%。病原抵抗力强,不易清除 |
急性时排血性稀粪,,1-3天。亚急性及慢性排粥样稀粪,病程一周左右。 |
病变主要见于空肠,有时波及回肠。肠腔充满带血液体,粘膜坏死出血。浆膜下及系膜内小气泡。 |
可作泡沫肝试验或肠毒 素试验。 |
多来不及治疗。给产前母猪接种猪红痢菌苗;对3日内仔猪投服青、链霉素均有预防效果 |
仔猪黄痢 |
致病性大肠杆菌 |
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1-3日龄最多见。呈窝发,发病率及致死率均高。 |
排含有凝乳块的黄色稀粪。仔猪迅速脱水、消瘦、死亡。 |
病变以12指肠最严重,其次为胃及空、回肠。肠腔扩张,充满黄色液体及气体。肝、肾常见小坏死灶。 |
纯培养物初生仔猪接种 |
多来不及治疗。给产前母猪接种大肠杆菌或给初生仔猪使用拜有利可以预防发病 |
仔猪白痢 |
致病性大肠杆菌 |
10-30日龄仔猪多发。各窝仔猪发病率,同窝仔猪发病先后均不致。发病与环境及饲养管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
排灰白、腥臭、浆状粪便。体温与食欲无明显改变。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康复。 |
贫血、消瘦。小肠扩张充气及黄白酸臭稀粪。实质器官无明显病变。 |
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即可诊断 |
多数抗菌收敛及助消化中的中西药物均有效果,但必需同时改善环境及饲养管理 |
猪传染胃肠炎 |
冠状病毒 |
大小猪均能发病,但10日龄内仔猪多发,且死亡率可达100%,断奶后猪多能耐过自愈。常发生于12-4月,传播速度快。 |
发病前短暂体温升高。突发呕吐及水样下泻、明显脱水。10日龄内仔猪多死亡。 |
尸体脱水。胃及小肠充满泡沫状液体及未消化乳块。肠壁变溥半透明,粘膜绒毛变短。 |
小肠组织涂片或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
无特效治疗药物,可补液、保温等对症治疗。给产前母猪或3日龄内仔猪接种弱毒苗可以预防发病。 |
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治疗 |
猪流行性腹泻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
各龄猪均能感染发病,发病率可达100%乳猪受害严重,死亡率平均50%,2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很少。常流行于12-2月间,经4-5周后自然平息。 |
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及运动僵硬。体温正常或偏高仔猪腹泻后2-4天死亡。 |
小肠扩张充满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溥,绒毛缩短。 |
小肠粘膜涂片或小肠切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
无特效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给怀孕母猪或仔猪接种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可以预防。 |
仔猪轮状病毒病 |
轮状病毒 |
常流行于晚冬至早春季节。能感染多种动物及人,常见于仔猪、犊牛及儿童。8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50-80%,致死率0-10%。育成及成年猪多隐性感染。 |
精神食欲不振,呕吐及腹泻拉黄白至灰黑色小样便。10日龄以上小猪症状温和,腹泻1-2日逐渐恢复。有继发症时症状加重。 |
胃内充满乳块,小肠壁变溥半透明,内容灰黄至灰黑水样液。小肠绒毛萎缩。 |
取病粪作电镜或免疫电镜可迅速作出诊断。 |
无特效药及预防疫苗,发病后补液、止泻及抗菌等对症治疗,通常可获得良好效果。 |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