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的治疗和预防药物
目前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特效药物很少,主要有四类药物,使用后能缓解症状,有一定的治愈效果。
1.1 砷制剂
新胂凡纳明(914)为三价有机胂制剂,内服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性,吸收少,必须静注给药。注射后立即分布全身,肝、肾、、脾及骨骼较少,一部分可与血浆蛋白特别是红细胞相结合。大部分在72小时内经胆汁和尿排出,排泄较慢,连续用药须间隔3~4天,防止蓄积中毒。其杀虫机理为在体内转变为氧苯胂后和虫体中含有巯基的酶相结合,抑制巯基酶的活性,导致虫体代谢紊乱,最后死亡。
临床上常用注射用新胂凡纳明(914),供静注的粉针剂,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缓慢静注,也可直接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注。猪用量为15~45毫克/千克,治疗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制成5%~10%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一般用药2~24小时内,病原体可从血液中消失,3天内可消除症状。
另外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的砷酸和阿散酸也属于新胂凡纳明的同类产品。但要注意:砷剂或砷酸的使用切不可随意提高剂量,以防猪只中毒。并且注意在治疗期间,给予猪只充分的饮水。对于确诊阳性感染的母猪族群给予每吨饲料180克砷酸,连续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调整剂量为每吨饲料90克砷酸,直至一个月为止。对于离乳10天后的小猪可于水中添加砷剂来治疗。对于群体的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45克砷酸来做治疗。怀孕第21天到105天的母猪每吨饲料中添加90克砷酸,如有必要可于哺乳母猪饲料中每吨饲料添加45克砷酸,以便保证安全。阿散酸对病猪群按180ppm混料,连续喂一周后改为90ppm连用一个月(阿散酸毒性较大,如有猪出现酒醉样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改为口服或腹腔注射10%葡萄糖+维生素C。)
1.2 抗血液原虫类药物
1.2.1 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通过抑制病原的基体NA的合成,阻断在体内的代谢而起到抑制病原的生长繁殖。肌注安全剂量的药物后可在注射部位引起肿胀,数日后可消失。全身反应表现为起卧、频繁排尿、肌肉震颤,呼吸和心跳加快,流泪等。临床常用的剂型为粉针剂,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5%~7%的溶液,按5~7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注,间隔48小时重复用药一次。也有水针剂在临床使用的报道,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次肌注50毫升(含药1克),注射2次,每次隔3天。该产品在发病的初期或感染率低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1.2.2黄色素 静注后12~24小时,病畜的体温下降,血中虫体消失,一般只注射一次,必要时可间隔24~48小时再注射一次。该药对注射局部有刺激性,静注时勿使药液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炎性肿胀,甚至坏死。静注的速度宜慢,过速会引起不安,脉搏增数,呼吸浅而快,肠蠕动加强,一般可自行恢复。为减轻副作用,重病或体弱家畜可将一次量分两次注射,间隔12小时。为避免药物对肝肾损害,一般用药不超过两次。临床常用剂型为黄色素注射液,3毫克/千克体重,静注,极量为0.5克。或用0.9%氯化钠溶解成1%溶液每头肌注50毫升,每次隔3天,注射2次。
1.2.3 磷酸伯胺喹啉是治疗血液原虫的特效药物,宁夏张和平选用该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称之为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1.3抗生素类药物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来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疗效较好。
土霉素,由龟裂链丝菌的培养物中提取而得。广谱抗菌药,除对细菌外,对衣原体、支原体、各种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放线菌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采用注射法和口服给药,不良反应为在注射局部发炎、坏死和消化道紊乱。静注给药时,速度一定要慢,并观察家畜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兽医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天肌注10毫升/次,连续2~3天,或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5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土霉素、四环素,剂量按15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一周。或按强力霉素300~400ppm拌料或150~200ppm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或在确认虫体感染后用0.1%~0.2%土霉素拌料,连续投喂10天,停喂7天,然后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进行第二疗程。对于确诊阳性感染的母猪族群来讲,离乳10天后的小猪可于水中添加水溶性的土霉素来治疗,对于群体的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150克的土霉素来做治疗。
强力霉素也是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为长效、广谱、高效、半合成四环素族新抗生素,作用与盐酸四环素相同,但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排泄缓慢,维持血浓度时间长,给药后药物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易于渗透于胸腔和乳汁,也易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该药是治疗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1.4 中药及其制剂
1.4.1单一中药提纯物 青蒿素是我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青蒿中分离得到的抗疟有效单体,是含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毒副作用低、疗效高、不易引起疟原虫的抗药性,其作用机理是其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是核膜、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的功能。可能是青蒿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除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宁夏张和平2004年试验证明,该药也是治疗和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之一。此外还有用提纯的蒿甲醚、大蒜素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
1.4.2 复方中药 动物红细胞中存在着许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物质,如CR1、CR3及SO天酶等,而附红细胞体恰是破坏了血液中的红细胞,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据有资料报道:天花粉、黄芪等中草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另一方面,附红细胞体病属温热症,热势偏盛,一些中草药可达到解表、凉血、清里、滋阴等作用。为此从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采取中草药辅助治疗该病。
处方一: 生地、柴胡、玄参、丹皮、赤勺、板蓝根各20克,黄芩、杏仁、荆芥、薄荷、二花、连翘各15克,石膏40克,甘草5克,供40千克体重猪用,每日一次,连用2次。
处方二:当归100克、熟地60克、赤芍50克、黄芪60克、川芎30克、常山100克、地榆70克、苦参70克、青蒿60,粉碎按1%比例混饲或每头猪30~50克,开水冲调,侯温灌服,每日1剂。
2 药物的配伍和应用
大量的实验证实: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后,红细胞提前大量衰亡。血红蛋白代谢出现障碍,导致贫血和黄疸的出现。皮下及皮肤、毛囊出血或渗血。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所以国内众多的专家学者主张治疗附红细胞体病仅靠一种药物无法达到理想的治愈效果,提倡两种或几种药物进行配伍应用,同时对症配合辅助治疗药物,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
2.1 血虫净与中药配伍 张永第等配制三种浓度的血虫净、盐酸土霉素、中药制剂及其两两相互组合三个复方共12种药物方剂组,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血虫净+中药制剂组疗效最佳,经治疗6 天后红细胞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且死亡率为零,治疗愈率达到100%;中药制剂组红细胞感染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组,而治愈率、有效率低于其余组。证明中草药与西药合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2.2 血虫净与土霉素配伍 王祖昆等采用长效土霉素(10毫升×2次)和血虫净(1克×2次)交替注射公猪,同时注射VB12注射剂(10毫升×12次);投喂“公畜散”;在饲料中增加补血添加剂,经2个月的治疗试验后,公猪精液基本恢复正常,每毫升精液中含精子数达到1.2~1.8亿/毫升,精子活力0.8~0.9,尿道球腺分泌物正常,精液颜色为浅白色或乳白色,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达到80%左右。而对于抽检血相异常的90头怀孕母猪采取母猪分娩前30天左右,每周注射长效土霉素10毫升,连续注射4周;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经治疗后,共分娩母猪86头(2个月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平均母猪产弱仔率下降31.8%,产后母猪无乳率下降83.9%,少乳率下降77.8%,平均窝产总仔数上升3.1%。张和平采用贝尼尔+土霉素联合用药治疗,贝尼尔5~7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效果显著。
2.3 砷制剂与土霉素配伍 王祖昆等采取在培育猪饲料中添加0.1%~0.3%阿散酸或尼可苏,并每月与0.1%~0.2%土霉素交替使用,连续用药7~14天后停药7天,然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症状严重猪注射长效土霉素3~5毫升或血虫净0.1克,注射1~3次/月。
张清燕等采用长效土霉素按1 毫升/10 千克体重,每天肌注1次,连用3 天;适时使用解热药物(退热大败毒)或配合使用氨基比林、蒽诺沙星等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对病情严重的猪只同时采取强心、输液(安钠咖、5%葡萄糖溶液),补右旋糖酐铁、维生素B12。对30日龄前后的发病仔猪肌注2 毫升牲血素。全群仔猪采用氟苯尼考(120 克/吨)、强力霉素(180 克/吨)拌料,连用8 天。全场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阿散酸(80~150克/吨),饲喂15 天。
2.4 土霉素、贝尼尔和中药配伍
刘文超等采用对发病猪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5%的贝尼尔溶液(3.5 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交替进行。对于食欲废绝,病情严重的病猪,交替肌注长效土霉素、5%的贝尼尔溶液(6 毫克/千克体重),同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等药物。在应用以上方法的同时,大群饲料中添加阿散酸,每100 千克饲料添加18 克,连用5~7 天。同时配合中药处方三煎剂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