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治疗 |
猪 肺 疫 |
多杀性 巴氏杆菌 |
大小猪只均可发病,小猪与中猪多发。健康猪带菌普遍。环境与管理不良因素可以诱发。常散发于气候多变,潮湿多雨季节。 |
体温40-42℃,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犬坐张口呼吸,流粘性鼻液。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粘膜发绀。病程4-6日,常窒息死亡。 |
全身组织及器官出血,肺紫色肝样变,胸肺常附着纤维素,严重时粘连。肺变区常有坏死灶。脾不肿大。 |
血液,组织及体液涂片美兰染色可见两极染色球杆菌。 |
拜有利、青链霉素、磺胺等均有良好疗效。每年春秋二季接种弱毒苗可以预防。 |
猪胸 传膜 染肺 性炎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
以6周至6月龄猪较多发,春秋季节多发生。经飞沫传播,饲养与环境不良因素可以诱发。发病率与病死率变化很大。 |
急性体温40.5-41.5℃,沉郁、不食、呼吸困难,张口犬坐呼吸,1-2日窄息死亡。慢性体温不高,间歇性咳嗽及生长迟缓。 |
病变集中于胸肺。肺前下及后上部紫红肝变,附着纤维素,严重时粘连。脾肿大。慢性时肺炎区坏死、硬化及粘连。 |
肺及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染色见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有多形性及菌体荚膜。 |
氯霉素、青霉素及增效磺胺注射有效。病原血清型较多预防可用本地株制备菌苗免疫母猪。 |
猪 气 喘 病 |
猪肺炎霉形体 |
不同年龄猪均易感,但以断奶后仔猪易发病。气候多变,潮湿雨季易流行。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其严重程度与饲管、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
发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气、呼吸增快及腹式呼吸。精神、食欲、体温通常无明显变化。患猪消瘦及生长迟缓。 |
病变集中在肺部。肺前下部两侧对称,境界分明的虾肉样实变。肺门淋巴结髓样肿胀。 |
可用X光透视或血清间接血凝法诊断。 |
拜有昨、土霉素、卡那霉素及支原净等有效。我国研制的弱毒苗,保护80%,可以预防。 |
猪 流 行 性 感 冒 |
猪流感病毒 |
可感染人类。猪只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多发生于秋末至早春季节,为流行性爆发,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
突然全群感染,体温40.3-41.5℃,精神、食欲不振,肌肉关节疼痛。呼吸急促,阵性咳嗽,眼鼻粘性分泌物。常6-7天康复。 |
呼吸道粘膜充血,附着多量泡沫液,有时带血。肺前下部紫红色实变,周围气肿及出血。肺门淋巴结红肿。脾肿大。 |
双份血清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抗体有效价增高4×以上。 |
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用抗菌药控制继发病。预防依赖于综合措施。 |
猪 肺 丝 虫 病 |
猪后圆线虫 |
多发于断奶后仔猪,常见于夏秋温暖、多雨季节。放养仔猪常呈地方性流行。 |
患猪阵发性咳嗽,流粘稠脓性鼻液,呼吸迫促,消瘦及发育不良。严重时精神、食欲不振。 |
主要见于肺脏。肺膈叶后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灰红实变,该处支气管内大量丝状虫体。 |
尸检虫体或粪便便漂浮检查虫卵。 |
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或伊维菌素驱虫效果良好。全程舍饲不使食入蚯蚓可以预防。 |
乳猪的皮肤病
(一)、口腔坏死杆菌病
头也可能波及。
治疗时先将痂皮刮除,以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连续3天。预防此病可将出生乳猪的犬齿剪断。清洗分娩舍时务必使其干净彻底。 粗糙的地面所致的膝、蹄冠、肘节及蹄上的皮肤坏死为最为普遍。小猪出生数天后,即可出现,1-2周内病变扩展到最大,随后开始恢复。3-4周内新生的上皮已盖满坏死部位。有的乳猪会发生乳房及尾巴的皮肤坏死。
预防主要防止受伤,由于粗糙的地板会引起皮肤坏死,改善地面或在分娩栏辅上软垫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猪油皮病
此病常发生于1-6周龄猪只,由葡萄球菌所引起。这种细菌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伤而引起渗出性皮肤炎。其发生率并不高,死亡率通常为20%,个别病例可高过80%,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黏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最为普遍的是四肢蹄上的创伤。
本病治疗效果不一,病发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感染的部分可采用局部皮肤防腐剂如碘伤冲洗。皮肤损伤很多情况是癣引起发痒而使患畜靠墙磨擦引起,病变开始于身躯,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应针对病因加以预防。
断奶仔猪皮肤病
(一)、玫瑰糠诊(伪钱癣)
此病原因未明,尤以长白猪最多。10-14周龄小猪开始发生。病变为小丘疹及棕色痂皮开始,起初仅限于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然后病变会扩展呈环状的痂皮斑,继而中央部位转为正常周围红变凸起。许多病例显示,患者的皮毛没有脱落,也不会发痒。大部分病猪大约4周后会慢慢痊愈成正常皮肤。
此病的诊断可根据病变识别,应与钱癣鉴别。
患猪会自动完全痊愈,无须治疗。如若一猪场的发生率高,查出患畜皆出自同一父系,最好考虑淘汰公猪。
(二)、猪痘
此病由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病变皮肤位於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经常水疱破后会结痂。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此病的诊断并不难。在临床上须与猪疥癣区别。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不难作类症鉴别。对临床诊断如有可疑,应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猪痘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莫过於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三)、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致病过程
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健康带菌猪之扁桃腺和淋巴组织均带有本菌。急性猪丹毒感染猪可由其粪便,尿,唾液排出病菌而污染猪栏。污染的鱼粉也是重要的感染源。许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曾分离到本菌,因此它们可能即是本病的的间接感染源。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於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突然死亡。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皮肤伤口的感染亦有报告,但不普遍。
症状
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有时候,年轻母猪亦感染。其特征是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离群寒颤,躺卧,不愿站立及走动。若赶动病猪则因痛而跛行,走动僵硬。站立时垂头,弓背。食欲减低或消失常见於大多数患猪。急性猪丹毒的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本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病理
猪丹毒的典型病变是皮肤红斑与疹块。慢性猪丹毒患畜的几个关节可见非化脓性关节炎。其他内部器官有时出现梗塞,特别是心瓣膜炎症时。
诊断
如果病猪皮肤呈典型病变,现场诊断猪丹毒是容易的。
治疗与控制
一般急性猪丹毒之治疗均采用青霉素,若早在发病后24-36小时治疗,拜力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疗程为2至3天。目前已有猪丹毒菌苗,用于预防有良好效果。
任何年龄猪皆可感染的皮肤病
(一)、猪疥癣
猪疥癣为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很少猪场不受猪疥螨侵扰,此病由猪穿孔疥癣虫,潜伏于皮肤所引起的感染症,疥癣感染的严重性依据农场猪群的健康状况而定,如果猪群的健康状态良好,则疥癣的存在危害不大,但是,一旦猪群有其他疾病侵扰,疥癣可加剧严重。虽然管理不良与疥癣虫感染的关系密切,但疥癣在管理良好的农场亦极普遍。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增重率及换肉率,而且可造成猪只应激。头部病变为初期症状,受感染的部分是耳朵,眼周及鼻部。然后病变蔓延到体部及四肢,严重的感染波及全身。疥癣症的重要临床症状是搔痒。患畜会磨擦其患部使皮肤变红,皮肤损伤与脱毛,表皮过度角化。慢性时皮肤变厚起皱纹。有疥癣虫感染的仔猪可能会患油皮症,疥癣虫可以在显微镜下检查皮肤碎悄虫找到,特别是耳部括皮。疥癣症容易辩认,当一大群猪只有搔痒现象时,常是疥癣虫感染的片兆。治疗与控制
疥癣症是不可忽视的,时常搔痒产生应激与容易染上其他疾病。治疗疥癣症之后,猪场疾病的严重性常常也相应的减低。0.15%力高峰喷雾或赛巴安浇泼有良好疗效,治疗必须是全场猪只或每个猪舍同时处理。所有的猪栏都得清洗及喷药。这样的治疗重复1次为佳,相隔时间为10天。伊维菌素也用于治疗本病。无论使用任何制剂,切记疥癣治疗应全部猪只用药而非某部分猪群。单独治疗严重疥癣患畜而忽略其他猪会导致疥癣反复出现。有效控制猪疥癣的计划如下:
A、治疗母猪群后才将它们移入分娩舍
B、治疗所有断乳仔猪
C、新引进猪只必须治疗
D、公猪群一年两次治疗
(二)虱和蚤
猪虱为所有虱类最大的一种,成虫约4-6mm长,常寄生于耳基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虱与疥癣均会引起搔痒现象。可引起皮肤红疹啃痒与擦伤以及化脓性皮类,有脱毛与脱皮现象,严重感染则造成贫血。猪所得亦被认为传播猪痘的重要媒介体。猪所得具有宿主特异性而蚤却不是,在猪只常见的是蚤是,也是一种人蚤。蚤经常寄生於污秽环境饲养的猪只身上。
治疗与控制
用0.15%力高峰溶液喷洒或药浴,效果良好。所有处理疥癣的要点均同样适用于猪虱与蚤。治疗疥癣时,各咱外寄生虫亦被清除。
(三)皮肤霉菌病(钱癣)
污垢。
此症不会引起死亡,无明显病症。
(四)晒伤
夏季日光直射,易致猪晒伤。母猪固定于栏内,特别是栏行之末端的母猪最易受到日晒。白色猪最常发生。其病变与人被晒伤无异。皮肤在日光下晒成红褐色,由于乳猪与断乳仔猪没有直接触及日光,晒伤并不多见。
(五)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为猪常见的皮肤肿瘤。此病有品种偏向,杜洛克猪最易得此病,主患为年轻猪。黑色素瘤可长於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身躯两侧,直径1-4公分。肿瘤表面光滑,扁平或突起且呈黑色,周界清楚,但无色膜。切面黑色至灰褐色。恶性者瘤体较大,表面常溃烂,肿瘤细胞可转移到其他器官,如:淋巴、肾、肝、肺、心脏、脑以及横纹肌等。
(六)维生素K缺乏
猪只中误食凝血杀鼠药可造成血液无法凝结而发生皮下出血,此类的杀鼠药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一些发霉饲料的霉菌毒素亦阻断维生素K的合成,引起维生素K缺乏。重病猪只不同程度的全身皮下出血,患猪可能虚弱及无法站立。另常见的症状是流鼻血,尿液出血及黑沥青色之粪便。轻微患猪则皮下出血之外,没有其他病症。
角化不全症
猪的角化不全症与锌缺乏有关。在饲料中缺锌或者钙量太高,钙磷比便太大,必需脂肪酸的缺乏都能干扰锌的吸收、利用,导致角化不全。症状发生於7-16周龄,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变成丘诊,随后表皮增厚至5-7毫米,形成皱壁、裂隙与鳞屑。角化不全症无痒感此点可与疥癣分别。病变见于四肢、脸部、颈项、臂部与尾巴,且其分布为二侧对称。通常很少全体猪群发病,且病变轻重不一,死亡率亦低。
成年猪之皮肤病
皮肤过度角化:常可见于成年公猪与母猪,与必需脂肪酸缺乏有关。病变见于背,腰及尾部,偶见于胁部及腿部侧。患部由棕色,干枯鳞状物覆盖。
肩胛溃疡:常见于泌乳期中体重骤跌的年轻母猪。除肩胛部外,溃疡亦见于坐骨,髋及跗骨部皮肤,病变为骨突起部份皮肤与坚硬地面磨擦引起。
第十课 猪繁殖失败的认识
繁殖失败的定义是无法生产正常数量的仔猪。猪繁殖表现的评估依赖於猪场的记录与本地区繁殖指标的比较。实际上猪场过去的正常繁殖指标是最好的准绳。通过对比分析可了解繁殖是否失败。
猪繁殖问题的调查
首先详细分析配种生产记录。阅读记录表比直接去看猪群重要。偶尔发现一两头猪有繁殖问题,但事实上整个猪群表现依然正常。
猪繁殖失败有下列几咱表现:
1、母猪群不发情
2、公猪群的配种能力差
3、母猪配种后再发情
4、流产
5、空怀
6、木乃伊胎
7、死产
8、产仔数太少
母猪群不发情
母猪分娩时间,导致全年每头母猪窝数减低。
常有的原因是瘦母猪症候群,通常是年轻母猪在泌乳时营养不良而造成的。我们应该检查胎次分布,以确定问题是否存在于年轻母猪群。不能简单认为母猪繁殖效率差是传染病造成,希望投予抗生素就解决问题。断乳后不发情经常是猪场管理的问题,与传染病无关。
观察母猪阴户红肿有粘液流出就可以找出发情的母猪。但是,往往由于工人不熟练,有些母猪发情现象不明显而错失了配种的良机。观察工作最好在早晨和黄错凉爽时进行,以猪试情来协助发情的观察及时间确定,可提高受胎率。热天气可以拖延断乳至发情的间距。在热应激的威胁下,排乳母猪的胃口不良,导致母猪摄取营养的不足。这造成了常见的瘦母猪症候群。离乳母猪与公猪最好混栏饲养或与公猪并栏刺激有助於发情。
公猪群的配种能力差
公猪发育时得不到妥善管理将铸须眉公猪缺乏性欲。年轻的公猪由于无经验,在第一次交配时可能出现性无能现象。这些公猪不必马上淘汰,因为性无能的现象只是短暂的.高温不但对公猪产精作用不利,同时也会减低性欲.潮湿和高温的下午,公猪的交配行为显得怠惰.公猪脚部发育不良、关节炎、腿或脚受伤均会影响其性欲及交配能力。
永久无能力交配者可能由阴茎系带存留,阴茎粘着及其他勃起异常等因素所致。认定永久性无能的公猪应予淘汰。
母猪配种后再发情
配种后再发情是怀孕的失败。猪场重配率,正常为15%以下。重配率高,将延长分娩间隔,降低全年每头母猪窝数。母猪在配种后18-24天又发情为怀孕失败,或怀孕12天之内流产所致。
怀孕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是配种时间的延误。最佳的配种时间是母猪开始发情后的21-22小时。如果母猪发情观察每天只有一次,许多母猪何时发情很难确知。
想找出准确的配种时间就比较难。母猪在发情后24-36小时排卵。在大型现代化的养猪场是没有办法确定每只母猪何时排卵的。每天观察母猪发情一次,再加上发情的母猪只配种一次,单次的发情观察和单次的配种导致母猪怀孕率相当偏低。在单次观察发情的母猪群,做间隔4-12小时两次配种,证实可显著提高母猪的怀孕率和产仔数。猪场的生产力,主要由母猪每年所生产的活仔猪来评定,高效率的母猪应该花大多数时间怀孕,分娩和哺乳。离乳至再配种的间隔应愈短愈好。
另一个影响怀孕率的因素是公猪的使用。没有充分使用的公猪,精液品质较差。使用不足两周的青年公猪,其头次射精活精虫量很少。一些人很耽心公猪使用过频,其实只要一星期内使用不超过4次是不会降低其生育能力的。能够引臻母猪返窝率高的传染病包括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猪细小病毒病,布氏杆菌病等。
流产
通常母猪的流产率是2%。经常发现的流产已经形成的胚胎。未成形的胎体易被忽略。这种早期流产仅发现重配率增加及不规律地再发情。因此,有两种流产:第一,是肉眼可见的流产,第二,是在分析繁殖登记时发现高重配率,重配时间的拖长。能够导致母猪流产却没有其他明显病征的传染病有猪布氏杆菌病和钩端螺帽旋体病。母猪配种后一个月才发生流产经常是由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猪布氏杆菌症可以在怀孕期的任何阶段造成流产。其他的传染病能引起流产且有其他更明显病征的包括猪呼吸与系列障碍综合症。此病引起母猪的怀孕率及分娩率降低,接着有偏高的死产及离乳前仔猪死亡率。典型猪瘟及伪狂犬病亦可引起母猪流产,唯有完全易感的种猪群爆发猪瘟时有流产现象。每当猪场有流产爆发时,会认为是猪细小病毒(PPV)引起,但PPV绝对不会有流产爆发现象。霉菌毒素也经常被认为是引起流产的原因。
空怀(NIP)
只有80%,这不但是意味高空怀率的问题,同时也可能是怀孕诊断力差或低怀孕率造成的。实际的怀孕率可能只有约85%。引起怀孕失败特别是不被发现的早期流产的疾病也会增高空怀率。布氏杆菌症可造成高空胎率却不显其他病征。猪呼吸与系列障碍吸综合症的其中一个症状也是高空胎率或低的分娩率。木乃伊胎
胎儿死亡未能排出,当液体被吸收后,颜色变褐、灰或黑色,形成木乃伊胎。怀孕后期死亡胎儿在生产时通常只有部分木乃伊化。造成木乃伊胎的原因有几咱,但少有造成整群母猪产下木乃伊胎。导致木乃伊胎发生的重要传染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及猪肠病毒。
死产
母猪生产过程中仔猪死亡便是死产。由于许多夜间分娩时看护不周引起死产,死产亦包括产后才死去的仔猪。死产率不应超过6%。年老母猪的子宫无法收缩或胎儿过多拖长分娩时间而导致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缺氧死亡。死产往往是最迟产下的几头仔猪。死产率的增加可能与胎次过高的母猪群有关,若有明显关系,则必须按步淘汰和引进新母猪。没有任何传染病以死产为特征。虽然钩端螺旋体会造成死产,但常见的病征是流产,由猪细小病毒感染造成的,往往是木乃伊胎。
伪狂犬症亦可造成死产,然而,它不是唯一的症状。其他可能造成死产的传染病原是乙型脑炎病毒、弓形虫和霉菌毒素。然而,这些传染病原是否会严重造成死产,则难以诊断。
产仔数太少
全年每头母猪所产离乳仔猪或上市猪的头数取决於活产仔数的多少和分娩间隔期的长短。此数据应与死产率有关。影响产仔数的原因很多。猪的品种会影响产仔数,但最重要的还是繁殖管理。许多猪场只做单次发情观察和单次的配种,再加上不准确的配种时间,不但影响怀孕率同时影响产仔数。复次的配种则能增加怀孕率和产仔数。胎次亦可影响产仔数。产仔数会随着胎次增加,巅峰期为第三至第六或第七胎,随后会相应的减少。应通过繁殖记录以确定猪群第几胎次淘汰最为适合。同时也要检查后备母猪数目以确保育种母猪群经常处於良好繁殖表现的胎次。公猪对产仔的影响不太明确,公猪的表现可从母猪记录卡获得。通过怀孕率和产仔数来评审公猪的表现,在分析时,须一起从每窝活存仔猪数,产仔数和母猪平均胎次着手。年轻的公猪与年轻的母猪配种产仔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