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以下文章给大家介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状况与防控。
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每年多发生于4-5月和9-12月份。饲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转群、混群、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潮湿、气温多变等应激因素,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增加发病率与死亡率,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病猪,隐性感染的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亚临床感染的母猪是病原的主要贮存宿主,在本菌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虽然不会通过垂直传播,但通过直接接触经呼吸道传染,影响到仔猪的安全。通过空气传播,可从一个发病猪舍跳跃式传给另一个猪舍。也可以被病原污染的车辆、工具、器械以及饲养人员流动等间接接触传播。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传播该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只都有易感性,其中以6~16周龄的猪发病较多,以3月龄的猪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可达80%-100%,死亡率一般为50%。
临床特征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心跳加速、不食,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病初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后期可见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咳喘、腹式呼吸。耳、鼻、眼及后躯皮肤发绀,体温下降,于发病后24-36小时内死亡。死前可见鼻、口有血性泡沫样分泌物流出。有时病猪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初生仔猪发病常见发生败血死亡。
2.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精神沉郁、厌食、不愿站立、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发红、心衰竭、鼻部出血,常于发病后2-4天死亡。耐过者转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3.亚急性型:多于急性型后期出现。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不食、不愿站立、皮肤发红、呼吸困难严重、咳嗽、张口呼吸。病程稍长时,常见其他病原协同感染可加重病情导致死亡。
4.慢性型:病猪轻度发热,39.5-40℃,有的不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间歇性咳嗽,不愿活动,四肢无力,生长迟缓,皮毛无光泽。当有支原体、巴氏杆菌等其他病原经呼吸道感染时,可使病症加重。
该病暴发的后期引起母猪流产。如兰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及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当前在我国猪群中引发高热综合征时,常见传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继发感染,或与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及波氏杆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可增大发病率与死亡率。该病已成为猪场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发生较多,应引起关注。
剖检变化
1.最急性型: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等。肺的前下部有肺炎病变,肺的后上部有坏死区,胸腔内有淡红色渗出液。
2.急性型:喉头充满血样液体,两侧性肺炎,常见心叶,尖叶和膈叶的一部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胸腔内有淡红色渗出液,腹腔有时也有纤维素渗出液。
3.亚急性型:肺脏可能出现干酪样病灶或含有坏死碎屑的空洞。如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
4.慢性型: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主要发生在膈叶),结节周围包裹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结节有的在肺内部,有的突出于肺的表面,并在其上有纤维素附着而与胸壁或与心包粘连,或与肺粘连。
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特征,病理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特点等对该病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诊断
(1)镜检:取鼻腔与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部病变材料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如见到多形态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的小球杆菌或纤细杆菌,可作进一步鉴定。
(2)病原分离鉴定:无菌采取病料,用5%绵羊血液琼脂平板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划线接种,在含5%-10%CO2条件下37℃培养24小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有卫星菌落,再进行脲酶及甘露糖发酵等生化鉴定。并进行CAMP试验,溶血性测定以及血清定型等检查。
(3)血清学诊断:多重PCR方法已用于胸膜肺炎的常规检测,并能检出呼吸道混合感染的其他病原体;;荧光抗体技术可用于特异抗原的检查;间接ELISA与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抗体,查出隐性感染的猪只;PCR方法与单克隆抗体技术可用于血清型鉴定。
3.鉴别诊断:诊断该病时注意与猪肺疫,喘气病,猪链球菌病和猪瘟等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