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指导思想
确保猪场安全生产,降低养猪成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猪价低迷形势下养猪企业的生产管理指导思想,具体如下。
1.1.1对健康状况不佳的猪只,没有饲养和治疗的必要,应立刻淘汰。因为这些猪只生长缓慢、料重比高,而且易发病成为传染源。
1.1.2降低商品猪的饲养密度。在养猪行情好的情况下,多养猪就会多赚钱。但行情差时就不一定能赚钱,甚至还会出现亏损。而饲养密度过大,常使猪的群体位次被打乱,争斗次数增加,猪不仅过多消耗饲料,而且易发生应激,对疫病的抵抗力下降,因此,过量密饲并没有多少好处。
1.1.3在确保营养水平的前提下,调整商品猪的饲料配方,降低饲养成本。
1.1.4做好消毒灭源工作。这是确保猪场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猪场的传染源主要有病猪、亚健康猪、猪的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人员、车辆、来访者、引入的种猪、野生动物、生产工具等。
1.1.5重视防疫、驱虫工作,确保猪只健康。根据本场实际,,在抗体监测的基础上制定免疫程序,定期对各阶段猪只进行驱虫和疾病的药物预防,是确保猪只健康生产的有效措施,应认真做好。
1.1.6抓住时机,淘汰生产性能较差的种猪,提高母猪的情期受胎率、产仔数和产奶量,降低饲养成本。后备母猪从50 kg左右引进或选留,到其第1胎的商品猪体重达95 kg左右上市出售,需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延迟连续生产性能较差母猪的淘汰时间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行情差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上述做法就不合时宜了。因此,市场行情差时是淘汰劣质种猪、引进优良种猪的大好时机(且不论此时引种价格会便宜)。
1.1.7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降低公猪的饲养成本。人工授精技术的好处有: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遗传性能,迅速提高后代的质量,降低疫病风险,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等,进而降低饲养成本。如在本交情况下,一个万头猪场需要养23头公猪,但采用人工授精时,6~8头种公猪就够了,这将节省5万~6万元的饲料成本。
1.1.8为猪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确保猪场健康生产的重要条件。
1.2提高生产水平,降低饲养成本的相关措施
1.2.1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防止疫病发生。
1.2.2公母猪从25 kg体重开始实行分开饲养,以降低饲养成本。1)公母猪分饲的原因:公猪长瘦肉的能力比母猪强,但被阉割之后将饲料转化成瘦肉的能力比母猪差,如果采食量或营养供应超出需要量,则超出部分的养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所以,为了避免阉公猪过肥,应对其饲养方式进行调整,并执行公母分饲。2)公母猪分饲的优点:猪增重较快,出售体重一致,整齐度好,卖价高;阉公猪与母猪的营养需求不同,分饲可降低饲料成本;避免了阉公猪的攻击性行为。3)公母猪分饲的方法:猪体重达25 kg以后将公母猪分饲;体重60 kg左右开始给公母猪饲喂不同的饲料。因为阉公猪采食量大,生长速度快,易沉积脂肪,造成饲料浪费。
1.2.3做好仔猪的保暖和教槽管理工作。1)做好断奶仔猪的保暖工作。仔猪断奶后第1周由于发生断奶应激易导致寒冷现象。实践证明,断奶第1周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8℃~30℃,有利于仔猪安全渡过断奶关。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降到适宜温度(20℃~22℃)为止。值得注意的是,秋季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温差”。2)做好仔猪的教槽管理,提高高档教槽料的利用率,确保仔猪健康生长。技术员在巡查时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情况,挂上不同的色牌,并根据仔猪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饲养员根据色牌的颜色进行补料,确保仔猪及时得到照顾。实施该措施时要求技术员和饲养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仔猪日龄只是一个参考,关键在于仔猪的健康状况,对非正常的小猪应加强管理工作;教槽的器具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使用圆形的教槽器具效果要比条形的好得多;槽内的饲料要在20~30min内吃完,对剩料要及时清除,然后要对料槽进行清洗、消毒。生产实践中,笔者常常见到,价格昂贵的仔猪教槽料在一些猪场浪费得非常严重,令人痛心!
1.2.4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提高配种分娩率、产仔数及仔猪的哺乳成活率,就要做好产房母猪的色牌管理,使母猪有较高的产奶量,确保仔猪快速生长,进而提高断奶窝重,为日后肥育猪快速健康生长打好基础(表1)。
bsp; 日增加饲喂量1.2.5肥育大猪的饲养。在不降低营养水平的前提下,将高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调整为低成本配方,即肉猪前期(60~80 kg)粗蛋白质含量降低0.5%,肉猪后期(80~100 kg)粗蛋白质含量降低0.5%~l%。但过低配方营养浓度需注意营养平衡,不能低营养又限饲,以防出现健康问题。 .
1.2.6要高度重视饲料的杀手-霉菌毒素。l)应经常观察猪群,查看生产记录。霉菌毒素可使母猪阴户和乳头红肿、发情延迟甚至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等;初生仔猪瘦弱、多病和八字腿数量增加,仔猪断奶重下降;生长肥育猪拉灰色稀便,但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一直不佳等。2)检查饲料及原料质量。看饲料有无发热现象和霉味;是否全场猪只采食量都减少或不吃,还是只有部分猪只有此问题等,如果有上述现象,则说明饲料已经霉变。
1.2.7对下列不良的环境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改进:饲养密度高、空气质量差、温湿度不当、猪舍结构不合理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到位、猪只饮水量不足如饮水器的流速不足、安装高度不合适或数量不够等。
2低价位时的经营思路及对策
2.1选择使用优良种猪
2.1.1使用优良种猪,确定理想的杂交组合模式是制养猪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好的品种和杂交组合与地方猪相比,具有生长快、耗料少、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即使生产成本相同,所得经济效果也明显不同。
2.1.2在种猪的管理方面,配种工作继续进行;淘汰生产成绩不佳的母猪或少养母猪;对后备母猪推迟配种时间;饲料及营养指标照常;引进优良种猪,提高生产成绩。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包括:胎次在8胎以上、经常发病(如母猪乳房炎一子宫炎一无乳综合征、呼吸道病综合征等)、产仔数少(10头以下/胎)、母乳不足、有肢蹄病、连续3个情期配不上种、母性差、习惯性流产等。
2.2根据猪群的营养需要及气候特点制定饲粮配方
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左右,是最具挖掘潜力的部分。为此,必须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地配制饲料,如专用哺乳仔猪料、断奶应激料、生长肥育猪料、哺乳母猪料等。另外,还要随季节变化调整饲料配方。一年四季的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不论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如冬季用高蛋白配方,会造成蛋白的浪费,夏天用高能配方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等。若能及时调整配方,使全群料重比从3.5降到3.4的话,对一个万头猪场来说,一年就可节省饲料90 000 kg。
2.3提高母猪的年生产能力 , 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延长母猪繁殖年限,就提高母猪年供商品猪数,这也是控制种猪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
2.4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能够显著降低疫病防控成本。种猪群、仔猪、保育猪是整个猪群的保健核心。根据猪场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健方案后,必须严格执行。另外,良好的环境设备使用和精细的饲养管理措施,也是提高猪群健康、降低发病率、减少损失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