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各地都建设了一批猪人工授精站点,对促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养猪生产中,科学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可大大提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加速猪种改良;减少公猪饲养量,节省公猪的饲养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公、母猪体格大小悬殊、配种困难的矛盾;可以远距离给母猪输精;同时对防止公母猪疫病的相互传播也具有积极的效果。然而,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公猪的遗传性能、健康状况和精液品质。
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授精只是改进种猪配种、提高公猪利用效率的一项技术措施。正是由于人工授精技术大大提高了公猪的配种数量,所以公猪的性能和种用价值才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授精技术用得好,会有效加速猪群遗传改良,提高猪群生产性能;用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比如,一头性能和种用价值低劣的种公猪如果用于开展人工授精而在生产中大面积使用,不仅起不到遗传改良的作用,反而会加速有害或不良基因在猪群中的扩散,加剧面上猪群生产性能的降低。如果种公猪精液中携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还会造成疫病的传播,危害养猪生产的安全。
因此,为了保证人工授精取得应有的效果,在人工授精站点的建设与运行中,有必要对如下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是要选好公猪。人工授精站点的公猪,其体型外貌(品种特征、生殖器官、外形是否有缺陷、肢蹄结实度等)要符合种猪要求;所用公猪的品种、来源、系谱(至少3代)、性能(可以是个体、同胞或后裔)、健康状况要清楚;一个站点公猪数量不宜太少(具体数量依实际而定)。种公猪应从规范的种猪场引进(建议无个体编号者不引,不能提供清晰系谱记录者不引,无严格防疫制度者不引,健康状况可疑者不引);如果可能,引进的公猪最好具有本身或其亲属(如父母等祖先、同胞)的性能测定及(或)遗传评定结果。同一站点更换公猪最好不要重复从同一种猪场引进,即使从同场引进,也应引与前不同的血统。
二是要做好公猪精液品质、健康状况和配种效果的监测。严格开展精液品质检测,对精液品质低劣的公猪要坚决予以淘汰;定期分析公猪采精量、精液品质等数据,掌握公猪采精能力和精液品质的动态变化;定期开展公猪精液带毒、带菌情况监测,防止因人工授精造成疾病扩散;开展必要的跟踪调查,适时掌握本站点不同公猪与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含异常情况)、仔猪生长情况等,为公猪更新、精液配发提供必要依据。
三是科学合理使用种公猪。做好公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科学采精,保证公猪健康及采精能力;据实做好精液发放记录(按公猪、分片区),同一公猪的精液不要在同一片区长期重复使用,以免造成面上猪群的近交,产生近交衰退,降低猪群的生产性能。
四是做好母猪养殖户的指导和培训。在开展人工授精的过程中,要适时对母猪养殖户开展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导农户科学选留母猪,对那些血缘不清的杂血母猪,要引导农户逐渐予以淘汰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