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处在洱海上游流域的洱源县牧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太阳暖暖地照晒着猪舍。一栋猪舍里,数十头小猪在铺满厚厚谷壳、锯末的生物发酵床上撒欢。温暖的阳光透过敞开着的大窗户洒在发酵床上,几头小猪躺在阳光里懒懒打着盹。整栋猪舍很干净,没有臭味,苍蝇很少。
牧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位于洱源县邓川镇中和办事处,地处洱海上游,年出栏商品肉猪1500头以上。为减少洱海面源污染,我州今年开始在洱海流域规模养猪场示范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由州级财政投入补助资金140万元,计划完成4650平方米。这是一种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零排放,从而可以解决猪场养殖的洱海面源污染问题。今年4月,牧源养殖场被列为州畜牧工作站实施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的示范户,建起了1200平米的生物发酵床。
在牧源养殖场的另一栋猪舍里,一名工作人员站在猪群中,正在用铲子翻着垫料。场主罗军顺手抓了一把垫料试了试温度,拿近鼻子闻了闻。他告诉记者:“利用生物发酵床,不需专人每天清理猪粪,只需每天翻翻垫料。猪粪通过微生物降解、消化,最终变成有机肥,所以没有臭气,也没有污染。”据州畜牧工作站监测,生物发酵床冬天的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非常适宜猪的生长,而传统养猪法猪舍冬天的温度是18度以下。同时,生物发酵床猪舍宽敞,猪可以在上面自由奔跑活动,生物发酵床还会繁殖生长大量利于猪发育健康的微生菌。以上这些因素促进了猪的生长,缩短了生长周期。罗军说:“利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我们养殖场已经出栏两批猪了。与传统养猪法相比,猪出栏时间大约缩短了10天,而且还少生病。一个饲养周期,每头猪还比传统饲养节约30斤饲料。”
据了解,州畜牧工作站率先在洱源县牧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大理河矣江猪场、大理市下关镇刘官厂村委会赵合群猪场进行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实验示范,其中大理河矣江猪场距离洱海只有1000米。9月份前,三个养殖场的生物发酵床已完成,共1020平方米。据测算,通过项目的实施,年生物发酵床饲养生猪可达6000头,直接减少猪污染物排放10032吨。
州畜牧工作站试验示范成功后,大理市、洱源县的生猪规模养殖场陆续开始改建猪舍,实施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目前,洱海流域已经完成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示范推广4650平方米。
几头猪舒适地躺在生物发酵床上。生物发酵床上铺着的是厚厚的谷壳和锯末。
猪舍的墙上是自动饮水器,小猪们只需把嘴凑上去就可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