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观念
传统上,猪场的选址多注意避开周围环境对养猪生产不利的影响。例如,避开人类在猪场附近的频繁活动、噪声,工业尘埃及废气等,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质好、交通便利等条件,但就猪场本身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往考虑不足。猪场对周围环境带来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性的污染及危害不容低估,如猪牺带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场排泄物中的二氧化硫、氨气等臭味,排泄物中存留的大量氮、磷、重金属、药残等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的污染,猪喂食及受惊时发出的噪音等。从规模化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考虑猪场对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寻求人类生存和养猪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探索养猪业与整个大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二、规范选址
猪场的选址布局要充分考虑周边的农业生产状况,为粪污找出路,力求实现种养平衡、养猪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和种植结构不同,需肥量也有所不同,超过耐受量则易造成污染,另行处理要增加成本。德国等欧盟国家规定每公顷土地猪的最大饲养量为9~17头。农业上,瓜果、蔬菜、牧草、花卉及经济作物、林木区需肥量大,可作为选址设场的重要因素。单个猪场的规模不宜过大,猪场与猪场间的布局不应过密。
三、 污染处理
建粪棚与尿污池。猪场若设在生产季节强的农区,为保证猪场的粪污能全部还田,可建立能够贮存半年以上的粪棚、尿污水池(或沼气池),以便施肥季节供农田使用。非施肥季节储存发酵,还可利用沼气。此设计看来一次性投资略多一些,但节省了粪污处理的日常开支,有利于生态循环。此外,还需强调的是猪的干粪和尿污水一定要“干稀”分离,猪粪经发酵是优质有机肥,若经加工可作为商品有机肥出售,尿污经处理达标后可用作灌溉。
四、绿化
我国人多地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建场必须考虑的因素,尽管如此,从防疫及生态角度应避免猪舍间距过密,猪舍间距一般应为猪舍建筑檐高的3~5倍,即10~15米,绿化面积应不低于猪场总面积的50%。值得提出的是,猪舍间距的土地及绿化面积,可种植青绿饲料,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