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制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养猪网
猪流行性腹泻(PED)、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轮状病毒病是我国猪群中危害最严重.的三种病毒性腹泻病,发病后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目前唯一的手段是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作者经过多年的实验室试验和临床实践,积累了防治的若干经验,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PED、TGE和猪轮状病毒病三种疾病及其防制进行初步的论述。
    1、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都是冠状病毒,呈多形的球形,外有像倒钉样的纤突,直径在60~190nm;在低温下可以长期存活,粪便中的病毒在20℃干燥、腐败状况下10天内死亡,在37℃4天全部死亡。病毒对光很敏感。可被福尔马林、氢氧化钠、含氯或碘的消毒剂、季胺盐类化合物等灭活。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轮状病毒(RV)呈车轮状外观,直径在70nm左右。RV在环境中相当稳定,对温度、pH、化学物质和常用消毒剂有耐受性。在pH 3~9时都稳定,粪便中的RV在60℃时可耐受30分钟,在18℃~20℃时可耐受7~9个月。
    2、发病机理
    经人工发病试验,猪口服PEDV和TGEV后,潜伏期一般为20小时至3天。在实验室,新生仔猪最早有接种8小时后就开始发病的,病毒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繁殖,在16~30小时达到最大量。由于病毒的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变性、绒毛脱落,导致小肠内酶活性明显下降,扰乱了消化及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引起急性吸收不良。对哺乳仔猪而言,就不能消化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使肠内产生高渗,液体在肠内滞留,甚至从组织内吸收液体,进而导致腹泻和脱水,酸中毒而死亡。新生仔猪接种RV后,也产生上述的情况,但14日龄以上的猪人工攻毒一般不会发病。
    3、流行病学
    3.1 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
    PED和TGE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在11月至下年4月间.尤其在农历春节前后是发病的高峰期;气温超过20℃一般不会流行,但也有在气温25℃或更高时发生的情况。近年来,也有在夏季发生的病例。
    PED和TGE的暴发常常是在买进猪只后的3~5天。病毒传人的途径可能是运输的卡车、工具、衣服、鞋子等。狗、猫、飞鸟和老鼠的粪便也可以传播该病毒。
    一个猪场第1次暴发PED或TGE时,几乎没有一头猪可以幸免的,待发过病的母猪逐步淘汰,从未发过病的新母猪替代老母猪时,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暴发。这样,这个猪场可以周而复始,延绵不断地发生。有的猪场当年发过病后,下半年由于发过病的肉猪已基本出售而没有发过病的新苗猪一批批从外面购进来,这些猪场可能年年会发生猪流行性腹泻或猪传染性胃肠炎,但病情比第1次大暴发时会轻些。
    对本病持续存在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它以地方流行性方式存在于肥育猪和不断有仔猪出生的猪场中,在温暖的季节成为隐性感染,冬春季则传播病毒。
    发病时,一般肥育猪首先出现,临床症状,很快蔓延到断奶猪、妊娠母猪、产仔母猪和哺乳仔猪。
    3.2 猪轮状病毒病
    无论何处,只要养猪,猪群中就会有轮状病毒。在常规饲养条件下要使猪场没有轮状病毒是非常困难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在猪群中传播。病毒经粪便排出,急性期排毒量最大。但成年猪一般不排毒。不洁的环境对轮状病毒在猪群中存留起重要作用。病毒可在干燥的粪便、灰尘、产仔区的污水和断奶舍中被检出。在已清空的猪舍内可存活3个月。
    4、临床症状
    4.1 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
    在抗原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临床上PED和TGE很难区别,仅仅是TGE的临床症状比PED还要重些。发病开始时厌食,以后腹泻,并且以水样的喷射状腹泻为特征,猪舍四周墙上和地面沾满了水粪,有一股特别的臭味。体温一般不升高。用任何药品治疗都无效。大猪一般7~10天自行康复,但抵抗力弱的猪、尤其有并发症时会死亡,新生仔猪由于严重脱水,加上母猪发病时无奶,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总的规律是猪只的日龄越小,越易死亡。病猪除腹泻外,往往呕吐,特别在吃奶后很快出现。有的母猪流产,有时流产率达25%。
    4.2 猪轮状病毒病
    是仔猪的一种疾病,在自然情况下,7日龄以下的新生仔猪很少发生,一般发生在13~39日龄的仔猪,平均20日龄,初产母猪产的仔猪较易感染病毒。潜伏期12~24小时,开始出现厌食、不安、偶尔有呕吐。严重的在1~4小时后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到白色,含絮状物。腹泻可持续3~5天,在腹泻2~5天后可能有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14日龄以上的猪很少死亡。
    5、病理解剖
    解剖这三种病毒性腹泻的病猪,病变常局限在胃肠道。胃内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呈半透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绒毛萎缩,肠淋巴结水肿,其他脏器看不到病变。但TGE可能在肺部有炎性反应。
    6、诊断
    引起猪腹泻和呕吐的疾病很多。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伪狂犬病、梭菌病、猪痢疾、血凝脑脊髓炎、猪瘟、球虫病等,需仔细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发病季节.水泻。呕吐。所有猪发病,大猪一般不死,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变主要在肠道,传播迅速,治疗无效等基本上可以确定为病毒性疾病。7日龄以下不发病在13~39日龄发病的仔猪一般为轮状病毒病,7日龄以内发病死亡的往往是TGE或PED。下面的辅助方法可帮助诊断:绒毛萎缩: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绒毛缩短,这是特征性的病变。粪便酸性:细菌性腹泻的粪便一般为碱性,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呈酸性:可用pH试纸测一下。最终的诊断还要靠实验室检查。送检发病未死乳猪的小肠,用荧光抗体技术可在2小时内得出明确诊断。
    7、免疫
    7.1 免疫机理
    在免疫学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球蛋白(1gS)是IgG和IgA。IgG也叫循环抗体,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全身感染,而IgA主要用来抵御黏膜感染。IgG的分子量较大,不容易穿过肠壁进入肠腔,它们对胃酸和消化酶的抵抗力较差。IgA也叫分泌抗体,分子量较小,它们在黏膜免疫中起主要作用,可以抵御胃酸和消化酶的消化,并且与肠黏膜有亲和作用所以IgA在肠道中起重要的作用。
    PED、TGE和猪轮状病毒病都是肠道病,都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它们的靶细胞都是肠绒毛上皮细胞,引起肠绒毛的萎缩脱落,是导致动物消化泛反乱、酸中毒和脱水的原因。在预防上,如果在肠腔内经常有抗体存在,就可以不断地中和猪体摄人的病毒,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猪出生时体内无免疫球蛋白,出生后通过初乳获得免疫抗体。初乳中IgS主要是IgG,也有多量的IgA,新生仔猪吮吸初乳后通过肠上皮进入循环,这样为新生仔猪提供了像母猪那样的血清抗体,这些体液抗体的功能主要是抵抗全身感染而非肠内感染。所以,在仔猪哺乳期,进入消化道的病毒是通过与母乳中的抗体在肠道中不断中和而起主要保护作用的.而原先进入体内循环的抗体再通过肠腔与进入消化道内的病毒起作用就次要了,这种免疫机理就是被动免疫,也称为乳汁免疫。
    在主动免疫中,当猪体自然感染PEDV、TGE\和RV时,主要是肠黏膜的局部免疫,病毒对肠腔的刺激既可产生IgG,也可产生IgA,这是体液免疫,同时可产生细胞免疫。肠上皮细胞形成的IgA分泌片可有效地将IgA从黏膜固有层转运进入肠腔。这就解释了在自然发病后活下来的猪中,PED、TGE和猪轮状病毒病的保护率很高,极少第2次发病。
    7.2 疫苗
    在实验室中,用PEDV、TGEV和RV的强毒通过肌肉、静脉、皮下、皮内、气管和腹腔等非口途径攻击敏感猪,经多天的临床观察,未见动物有腹泻和呕吐的临床症状,再采集小肠进行免疫荧光检查也未证实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胞浆中有病毒存在而用PEDV、TGEV和RV的强毒通过口服时都能使阴性猪发病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用免疫荧光检查也能证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胞浆中有病毒存在。
    这就从理论上启示我们,PED、TGE和猪轮状病毒病的最理想免疫途径应该是口服活毒,而这些活病毒应该是既不能引起猪发病,又要有一定的毒力,使病毒进入肠固有层以有足够的刺激产生IgG和IgA;如果毒力太弱病毒进入肠道不能增殖或有限增殖,对肠表层下IgA浆细胞的抗原刺激不足,相应地IgA产生极少。但研制这恰到好处的中毒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口服的免疫方法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行报道曾试用低代次细胞培养TGE强毒诱导被动免疫,但结果表明口/鼻内感染的母猪血清学转化和仔猪的保护率不规律。如果母猪妊娠期间把TGE弱毒一次注射到肠腔。对其所产仔猪用强毒口服,结果保护性很差。然而在母猪妊娠期间连续肠内注射弱毒,其仔猪攻毒后有较好的保护力,这提示了口服免疫需要多次才行。有报道(美国《猪病学》第八版),各种不同的TGE试验疫苗和两种商品疫苗给产前母猪注射,其结果是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小幅度的下降,很不理想,原因可能是病毒通过注射进入体内后不能在体内,尤其在肠黏膜的靶细胞内复制繁殖.病毒很快被机体消灭,不能持续地刺激机体,抗体效价就不高。
    鉴于PEDV、TGEV和RV以上的免疫特性,我们研制了“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这三种病毒分别在三种敏感的细胞上繁殖,其病毒效价(TCID50)均大于1075每毫升。以兽用白油为佐剂W/O/W的双向苗。经交巢穴注射后,病毒抗原在体内缓慢释放,可持续地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由于该疫苗是水包油包水,相对单纯的油包水疫苗产生有效免疫的时间短些。实验室免疫试验表明,免疫母猪后其仔猪的被动保护率在95%以上,肉猪的主动免疫保护率在90%左右;大规模生产试用,免疫母猪后其仔猪的被动保护率在85%~95%,肉猪的主动免疫保护率在70%~90%。
    7.3 三联灭活疫苗的免疫途径
    7.3.1 肌肉注射  基于PED、TGE和猪轮状病毒病—亡述的免疫机理,肌肉注射有如下缺点。接种猪主要产生全身免疫,很少或不产生肠道免疫,当感染PEDV、TGEV和RV时保护率很低。如果是母猪,因乳汁内主要是IgG,而IgA的滴度很低,不能给乳猪提供理想的被动免疫所以哺乳仔猪的保护率也不高。
    7.3.2 乳腺内注射  乳腺内注射可以在血清和乳汁中产生很好的IgG和IgA滴度,并且不注射疫苗的对侧和其他乳腺也同样产生抗体。所以,从理想的角度考虑,疫苗应该用乳腺途径注射,但是乳腺注射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极易发生乳腺炎。
    7.3.3 交巢穴注射  在尾根与肛门间凹陷中的一个穴位,此处的淋巴分布密集。经实验室和多年的临床应用说明在母猪交巢穴注射后,乳汁内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新生仔猪通过不断的吮吸母乳,乳中的抗体能很好地中和摄入的病毒.故新生仔猪有较好的被动保护率、所以推荐“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交巢穴注射。
    7.3.4 肉猪的主动免疫  仔猪的交巢穴注射方法是将仔猪向下倒提.在尾根与肛门间凹陷中垂直或稍向上刺入。在肉猪后海穴注射疫苗后,也能产生较高的血清抗体效价,但由于血中的IgG不容易转运进入肠腔,肠黏膜的免疫作用不够坚强,因此有必要对肉猪免疫2次。
    7.4 三联灭活疫苗的使用方法
    7.4.1 母猪  在后备母猪阶段必须先免疫1次,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时再免疫1次。以后每胎免疫1次(即1年2次免疫),免疫时间也是产前1个月。每次4毫升。
    7.4.2 肉猪  由于各猪场的断奶时间不一,可以根据猪场断奶的时间安排在断奶前免疫1次,断奶后再免疫1次,2次免疫的时间相隔20天。初生仔猪每头0.5毫升.5~25千克仔猪每头1毫升,25千克以上猪每头2毫升。
    7.4.3 其他  免疫期:接种本疫苗后10~15天开始产生免疫力,1个月时达高峰,至少可以维持6个月。贮藏:本疫苗在4"C~10℃暗处保存,有效期为1年。注意事项:①本疫苗避免日光直射。②当地应无疾病流行。体炙瘦弱、患有其他疾病,特别患有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时使用效果较差。③疫苗启封后1次用完。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有异物、变质等现象均不能使用。④注射器、针头等用具,用前需经煮沸消毒30分钟。注射部位用酒精消毒。⑤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发病猪,及时消除传染源,并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和转群消毒。
    8、防制
    虽然国内外对病毒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下面的综合防制措施如果认真执行了,会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猪场的经济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8.1 加强管理
    猪场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面购猪。加强冬季的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给,加强防寒保暖,提高猪群整体抵抗力;严格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圈舍粪尿及垃圾要天天清除,并坚持每半月用石灰乳消毒圈舍1次,每周用2%~5%来苏儿消毒食具1次;猪群感染该病后,要及时将病猪隔离治疗,并对猪舍用2%氢氧化钠或5%~10%石灰乳迅速彻底消毒,有较好作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石灰水、漂白粉、百毒威、二氧化氯、福尔马林和季胺盐类消毒药。
    8.2 保温
    冠状病毒怕热不怕冷,所以集中在冬春季发生。因此在冬春季时提高室温,防止贼风,局部环境加温尤其重要。实践证明保温对降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很有效。
    8.3 加强光照、降低猪舍湿度
    病毒怕光,在紫外线和日光下很易死亡,所以在猪舍内加强光照,装紫外线灯可以在有效距离内杀灭照到的病毒。保持地面干燥也有一定作用。
    8.4 防止继发感染
    猪群一旦感染发病,可用抗菌药品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特别运用微生态制剂有较好作用。
    8.5 人工奶和寄奶
    母猪发病后在母猪粪便中和环境中有病毒,新生仔猪仍在母猪处哺乳,新生仔猪的死亡率会很高。所以使新生仔猪离开母猪进行人工喂奶。
    人工奶的配方是:500毫升酸奶+500毫升营养粉+山楂水适量+适量微生态。也可以把新生仔猪寄放到健康母猪处喂奶,但这样很容易把疾病传给健康母猪。
(责任编辑:小龙女)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