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肠弯曲菌病是由弯曲菌属中的空肠亚种细菌所致的多型性、人和动物共患的肠道传染病.以前曾称“空肠孤菌病”。本病分布广泛,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对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性。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为螺旋菌科、弯曲菌属中的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革兰氏阴性.僵硬而弯曲的杆菌.呈逗号状、 s 形或海鸥形等,在老龄培养基中呈螺旋状长丝或圆球形,具有一端或两端单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微需氧,若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或血液.有利于本菌的培养,对 1 %牛胆汁有耐受性,可用于纯菌分离。对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族的抗生素敏感,而对杆菌肽、多粘菌素 B 、新生霉素有抵抗力。对干燥、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猪空肠弯曲菌病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存在各种动物体的肠道内,从粪便中排出,污染外界环境.这种排菌动物可成为传染源,国内已发现有 19 种之多,鸡的自然感染率最高,多在 50 %以上,认为鸡可能是空肠弯曲菌的贮存宿主,为猪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猪本身有很高的带菌率,通常情况下可达 90 %以上,更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传染源。人亦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的带菌者.对人构成威胁.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病传染途径呈多种方式,可经猪饲料传播.经相互间的水平传播,从带菌者粪便中排出,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而构成传染。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和其他方式传播。患病猪都有典型的一时性腹泻,但也有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临诊症状 临诊症状表现不一致.有无症状的隐性带菌者,有轻型腹泻、重型腹泻及其他临诊症状。潜伏期 3 ~ 5 天,主要症状为发热,肠炎,腹泻和腹痛,与细菌性痢疾相以.但病情较轻。仔猪的发病率高于成年猪,有时表现寒战,抽搐,发抖,有时有呕吐现象,大便呈水样量多,排便次数增加,严重者病后 1 ~ 2 天出观痢疾样大便,便中带有血液和粘液,腥臭味,全身发生脱水现象,后期表现呼吸困难。病理变化病变部位主要在空肠.有时结肠及回肠亦有变化,可见到弥漫性出血性水肿及渗出性肠炎,回肠末端及回盲瓣上有溃疡性病变。常常见到增生性肠炎的病变,为一种未成熟的上皮细胞增生,引起肠壁变厚,细胞内有弯曲菌存在。试验小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性肠炎病变,或具有类似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的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猪的肠粘膜上皮组织细胞有扩散性隐窝增生现象,同时细胞内有弯曲菌存在,部分细胞有浸润性炎症现象。 猪空肠弯曲菌病实验诊断 (1) 细菌学检查: 直接镜检:本菌为革兰氏阴性,不易着色,可用复红、姬姆萨染色剂对制好的病料玻片进行染色镜检。本菌菌体纤细,呈螺旋形、S形、海鸥形或逗点状多种形态。如按常规鞭毛染色镜检,菌体两端有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活菌悬滴,呈特征性的螺旋状运动。 分离培养:本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必须有一定菌量接种在营养丰富的选择性培养基上,才能抑制其他细菌生长而分离出本菌。常采用微氧法来检出本菌。 生化反应:将分离到的本菌置于低氧(含5%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效果较好。本菌不分解也不氧化碳水化合物,靛基质、M.R.、V.P.、H2S、尿素、枸橼酸钠盐、丙二酸盐和明胶等均为阴性反应。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 菌型鉴定: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学分型方式和方法不一致,有待于改进和完善之中。常用马尿酸水解实验、快速H2S产生实验、萘啶酮酸敏感实验和DNA水解实验。有的分为4个生物型;有的分为8个生物型;也有的分为11个生物型。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空肠弯曲菌噬菌体的分型系统。但是还有些菌株不能分型,迄今尚缺乏一个统一被公认的分型方法,因此,应进一步探讨新的血清型及新的分型方法。 血清学检查:经空肠弯曲菌感染者,病后数日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并迅速进入高峰,持续数月后下降。可应用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实验、杀菌实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查。另外,弯曲菌肠炎患者周围血中的白细胞总数有轻度增加,大便镜检可见到多量的脓细胞。 类症鉴别 空肠弯曲菌肠炎与其他原因所致腹泻相类似,必须加以区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反应加以区别。 猪空肠弯曲菌病防治措施 治疗 选用金霉素、土霉素或玩痢克星拌料喂服1周,可消退症状,控制疫情的发展。同时配合应用肠道防腐消毒、收敛药物,如药用炭或松节油和克辽林等量混合液内服,直到痊愈。用清热、解毒、健胃、化气、收敛和止血的中草药配合玩痢克星内服,效果更好。对体弱、脱水者除上述疗法外,应同时进行支持疗法,如补液、补充电解质。 预防 平时采取限制疫病传播的措施。搞好猪舍和栏圈内的清洁卫生。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可在料中添加福源维他),注意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增强猪体的抵抗力,控制本病的感染。 (责任编辑: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