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又称猪血痢,自1978年首次发现以来已在我国多省市发生,逐渐成为猪场的常见传染病之一。由于该病造成猪只死亡,生长率降低,饲料报酬率降低,药物及防疫费用增加等,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此对于进行总结。
病原特点
本 病病原为猪痢疾短螺旋体,革兰氏染色阴性。猪痢疾短螺旋体的致病性并不依赖于其他厌氧菌,但是其他厌氧菌的存在是本菌存在的必要条件。其对于环境的抵抗力 强,但是常规消毒均可将其杀死。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传给其他健康猪,家鼠、家犬也可以充当传播媒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月龄~3月 龄幼猪最易发生,发病率70%~80%,病死率30%~60%。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周~2周,猪群 暴发本病时多为急性,后逐渐缓和转为慢性。最急性病例突然死亡,不见腹泻症状。急性病例一般先拉软粪,后变为黄色稀粪,内混黏液或带血。病情严重时所拉粪 便呈现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绿色、褐色糊状粪便,有时带有多量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坏死伪膜。病猪精神不振,厌 食及喜饮水,弓背,脱水,行走摇摆,腹部蜷曲、腹痛,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泽,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最后死亡。慢性病例症状较轻,下痢,粪便中 有较多的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血液较少,病期较长,生长停滞,发育不良。部分猪从拉稀粪开始经7天~10天死亡。
剖检病变
主 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急性病例为大肠出血性黏液性炎症:肠管松弛,肠壁水肿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肠管内充满红色、暗红色或浓茶色的黏液 和血液。慢性病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肠壁上有点状、片状或弥漫状坏死灶,坏死常限于黏膜表面与渗出纤维素构成豆腐渣样伪膜,肠内混有多量黏液和坏死组织碎 片。
类症鉴别
仔猪断奶后出现血便的情况主要有急性回肠炎和急性猪痢疾。二者的区别如下:急性回肠炎 多见于4月龄~12月龄的猪,而急性猪痢疾多见于1月龄~2月龄的猪;急性回肠炎的血便为柏油状,而急性猪痢疾的血便表现为便中带血和黏液;急性回肠炎的 病变主要在回肠后波及结肠,而急性猪痢疾的病变则集中在结肠和盲肠。
预防
对于该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消毒
每周使用1000倍稀释的金维康对猪舍做环境消毒,及时杀灭环境中的螺旋体。
保健
仔猪断奶前后使用中威替米考星(500克/吨料)保健,仔猪50日龄时使用妙立素(125克/吨料)保健一次,提前清除刚感染的螺旋体。
接种疫苗
对于猪痢疾严重的地区免疫猪痢疾疫苗(自家苗效果最好)。
综合预防措施
主要有坚持自繁自养,坚决不从外买进病猪;使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特别要保证营养充分和均衡。
治疗
当猪群发生猪痢疾时立刻投药,妙立素200克+中威替米考星1000克/吨料。同时将1克妙立素溶于10毫升泰欣100中给猪肌肉注射,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