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猪场数字化管理的认识起源于几年前的江西万谷之行,2005年江西万谷育种公司就走上了数字化管理猪场的道路,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生猪生产全程数字化管理:耳牌芯片数字定量采食,测体温,Velos系统自动调节猪舍环境,检测环境,控制各项成本开支等,参观后真是大开眼界!
刚看了UFO的帖子再联系下前些天大牛的帖子,几年前的万谷之行和这些遥相呼应,真乃养猪成功的决定性秘笈!但是万谷回来后我虽思考却实现不了啊!------咱是小散!那么庞大的资金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UFO,小陆的几个分析我大部分赞成,不同的意见是就算这些因素咱都具备了能不能真赚钱呢?感到渺茫,原因之一:4月份猪价低不过5.5吧,加上折秤加上伤损,猪进回家是不是要6.1左右了?这些猪拉回去都是短线操作,我们知道一次猪的大的应激至少要出现一周的负增重,加上饲料人工,成本是不是能到6。6啦?这批猪他不会压到300斤吧?除非他后面还有个几万吨的冷库做保证。原因之二:最近几年的猪行情都看得到,反正我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稳。虽然当年份里猪价落差能达到两元左右但是时间差距也颇大,短线操作很难实现低进高出。每年3-4月份的低谷期进,能压到9月份-年关的高潮?原因三:仔猪价格的表现已经和前些年明显不同,大家仿佛已经都认识到UFO的两个高峰节点,都认识到猪的周期性涨跌,给人的感觉就是大猪越跌仔猪越涨!我有个专业育肥的朋友就唠叨说90年代低谷仔猪30---40元就能买一头以后看样子别想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肯定他们都把数字化管理运用到了极致,其实不管是UFO大牛还是万谷,都说明了一点养猪要赚钱你得学会算!
我至今没能达到万谷那样的数字化管理程度,但是这些年来数字化的理念始终影响着我管理猪场的细节,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实例一。后备母猪和壬辰母猪我都是根据膘情分栏分组,根据膘情补料和控料。为了便于工人操作做了相应的饲料量器,工人上料不会出现三两以上的差距。实例二。选购料上重视测数据,28日断奶不能达到均体重16左右的料不用,70日龄不能达到62斤左右的料不用,全程料肉比超2.7的育肥配方不用。实例三。能实现自动化的不用人工,我就是从厕所自动冲水上得到启示改猪舍内设计排粪沟用120毫米直径出水口直接把猪粪冲到沉淀池,这一项就可以节约4个劳动力,年节约近10万。这样的算计例子还有很多,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其实大多数养猪人都没去真正的计算着经营,有的人甚至投了多少钱,赚了赔了多少钱都不知道。UFO赚钱了,大牛赚钱了,人家会算!咱也可以算!咱算不好大的可以算下小的数据,咱拿数据去管理经营,我想这样养猪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