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免疫抑制的原因与防治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华夏养猪网

    免疫抑制是临床多见的病理现象,对养殖业危害严重。出现免疫抑制时,首先是畜禽的生理代谢受到限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养殖成本大幅度上升其次是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参与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抗原的递呈受到干扰,抗体的形成被抑制或阻断,机体的屏障保护功能减弱或丧失, 导致畜禽继发或并发多种疾病, 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再次,发生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时,间接危害尤其严重。

    一、免疫抑制的原因

    1. 营养不全。

    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是抗体,抗体是具有特殊作用的蛋白质,其合成过程需要众多氨基酸参与,若畜禽饲料中蛋白质或氨基酸供给不足,抗体无法合成,临床上就表现为免疫抑制。凡是影响蛋白质合成的物质,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会影响到抗体的合成,如硒对蛋白质的合成起着积极作用,锌即能直接催化蛋白质代谢,又可通过构成激素,间接参与、DNA、RNA、蛋白质的代谢,对免疫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畜禽硒、锌缺乏,蛋白质合成与代谢受阻机体的免疫功能就处于抑制状态同样的道理,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泛酸、尼克酸等, 都参与蛋白质的代谢, 这些维生素缺乏, 机体的抗体水平也会大受影响而维生素A缺乏, 将直接导致淋巴细胞萎缩, 降低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受体表达与活化, 使免疫应答能力大幅度降低。

    2. 应激反应。

    饲养制度不合理,管理方法不恰当,环境条件不合适,如环境嘈杂、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换太突然等,畜禽都会出现不良应激反应。即使是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如注射疫苗,限制饲养,捕捉、转群和运输,养猪中的断奶、去势、打耳号,养鸡中的断嗦、称重等,因为对畜禽的刺激较强,机体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应激反应。畜禽在应激反应条件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显著增多,体内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 这些物质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性;同时,畜禽受应激源的刺激后,可引起一系列综合症,导致胸腺淋巴组织萎缩,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所有这些变化,都会使免疫应答受到影响,临床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免疫抑制。

    3. 用药不当。

    实践证明,有些药物如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都能影响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具有抑制免疫系统的副作用,若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免疫抑制。

    另外,畜禽在接种疫苗期间,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免疫应答,如接种细菌苗期间,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接种病毒苗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4. 毒素侵害。

    饲料发霉变质,可产生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研究表明,吸收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会使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器官萎缩,巨噬细胞受到毒害并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徽生物,导致畜禽免疫抑制,接种疫苗后反应强、效果差,增加疾病感染的机率和治疗的难度;吸收高剂量的霉菌毒素,则会导致畜禽中毒发病甚至死亡。

    除了霉菌毒素外,汞、铅等重金属元素,氟等化工物质,对畜禽的免疫机能都具有毒害作用,可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摄入过量,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严重者会使免疫功能丧失。

    5. 感染疾病。

    许多病原微生物,既可导致畜禽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又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造成双重危害。在养猪业,导致免疫抑制的疫病比较多见,如猪瘟病毒可导致胸腺萎缩,B淋巴细胞减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可损伤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是肺泡巨噬细胞,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主要的繁殖场所,最容易被破坏,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性淋巴细胞的活力增强,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能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抑制研究证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猪也存在着免疫抑制。在养禽业,能够导致免疫抑制的疫病,也为数不少,如传染性燕病病毒会引起法氏囊萎缩,B淋巴细胞数减少,抗体分泌受到抑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接种其它各种疫苗都不会出现免疫应答,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显著下降;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感染后,大部分病禽不产生抗体,且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和新城疫、禽流感灭活苗的抗体反应均受到抑制;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白血病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细胞,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主要引起胸腺萎缩,呼肠孤病毒可损害巨噬细胞,感染这些病原,都会造成免疫抑制。

    二、免疫抑制的防治

    1. 选用优良品种。

    畜禽的免疫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素质的影响,培育、选用抗逆性强的畜禽品种,杜绝近亲繁殖,不但能提高生产能力,改善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免疫抑制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本地品种适应性好,在同样的饲养制度和环境条件下,发生免疫抑制的机会比外来品种要少得多。

    生产上要严格引种管理,种畜禽引进后,应隔离观察一周,防止携带免疫抑制性病原。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的可以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如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鸡传染性贫血病、呼肠孤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一旦传入养殖场,危害持久,很难彻底根除,所以一定要从正规的种禽场引种。

    2. 加强饲养管理。

    畜禽日常管理要精心、细致, 尽量避免发生不良应激反应。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各种噪声刺激;饲喂全价日粮,注意合理配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饲料更换要有1-2周的适应过渡期;养殖场要使用清洁卫生的饮水,饲料原料和饮用水源不许存在工业污染;保健、治疗时,合理选择药物,不得使用容易产生免疫抑制的药物,疫苗接种期间更要注意合理用药;合理使用养殖空间,控制好饲养密度,生产场区不得过于拥挤,保持良好的通风与卫生条件高温炎热容易出现应激反应的季节,或在进行去势、断缘、转群等容易发生应激反应的操作时,应提前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物质,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B12、延胡索酸、柠檬酸、碳酸氢钠等。

    3. 防止霉菌污染。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因为正规厂家工艺流程规范,在原料品质的控制和产品的加工、贮存、转运等环节,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都非常严格,不但能保证营养全面,而且饲料干燥、包装严密,能更好地减少霉菌的污染和毒素的产生。自配饲料时,一定要选择新鲜的饲料原料,轻度霉变的原料,要进行严格的脱毒处理,严重霉变的原料,必须禁止使用。夏秋季节保存成品饲料和饲料原料,必须做到防潮防湿,保持饲料仓库处于干燥环境中,控制相对湿度在以下。使用包装袋贮存饲料,可以有效控制水分、氧气,起到防霉作用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如丙酸钠、山梨酸、露保细盐等,也有很好的防霉效果。

    畜禽圈舍应使用干净的垫料,还要经常翻晒,坚决不用发霉的垫料。高温高湿季节,切实搞好圈舍通风和清洁卫生,防止垫料和饲料发霉。被霉菌污染的育雏室和保育舍,地面含有大量霉菌抱子,既可直接危害幼龄畜禽,又会给霉菌着生创造条件,必须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消毒可用5%石炭酸或0.5%过氧乙酸,喷雾后密闭2-3h,然后再铺上垫料。

    4. 搞好免疫接种。

    在搞好病原学、血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有疫苗的抑制性传染病,应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如雏鸡1日龄时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每只皮下注射0.2ml;4-12龄时,使用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6-8日龄时,用呼肠孤病毒疫苗首免,8周龄时加强免疫1次。

    预防猪瘟,可注射猪瘟免化弱毒冻干疫苗,也可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苗。预防猪支原体肺炎,可使用猪气喘病弱毒菌苗。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种猪可使用灭活苗,后备母猪可使用弱毒苗,弱毒苗应在配种前接种2次,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弱毒苗的免疫期为4个月以上。但怀孕母猪尽量不要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苗, 尤其是在妊娠期后三分之一阶段,若接种弱毒苗,疫苗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免疫不成,反倒带来严重后患。同时,专家还提醒在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弱毒苗前,最好先对全场的猪群和养殖场所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每天消毒1次,连续消毒5d,同时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400g、阿莫西林200g,连喂5d,然后再注射疫苗,这样才安全可靠。

    5. 合理用药防护。

    有人建议,对圆环病毒感染、附红细胞体感染等目前还没有疫苗可用的免疫抑制性疫病,最好能进行阶段性地投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护的目的。生产上可使用纯中药制剂复方清毒灵,用药方案是:母猪产前3d至产后7d,每吨饲料中添加4kg复方清毒灵,以净化母体,增强母仔体质;仔猪断奶后,每吨饲料巾添加复方清毒灵,连用10d,以增强机体抗病力,缓解各种不良应激;在转群、混群、运输、种猪配种前,每吨饲料中添加4kg复方清毒灵,连用10d,也有类似的效果。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猪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每吨饲料中添加复方清毒灵,连用7-10d,必要时可配合泰力佳、强效氟本欣、氟本欣、爱力呼泰素或泰磺肥素等药物,能有效控制继发感染或并发感染。

    黄茵多糖、香菇多糖、冬虫夏草、胸腺肽、白细胞介素、盐酸左旋咪唑等,都是效果可靠的免疫增进剂,可以用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