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母猪子宫内膜炎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华夏养猪网

    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畜牧生产者的大力关注,养猪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散养式家庭养猪逐步被规模化养猪所替代。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其中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困扰规模化猪场广大养猪生产者的一个重要问题[1­2]。近几年来,许多集约化养猪场均存在此病,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发病率20%左右,有的猪场发病率可高达40%以上。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猪繁殖障碍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因极为复杂,国内外研究表明本病的病原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此病多发于产后,部分未配种的后备母猪也可能发生,患猪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往往会转为隐性或慢性感染,泌乳量减少、无乳或乳汁质量差,不愿给仔猪哺乳,致使哺乳仔猪拉稀,发育不良;发情周期紊乱,屡配不孕,产仔少,产死胎,乳猪发生黄白痢等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炎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母猪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加大猪场的损失。虽然各地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予以防治,但发病率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原因是本病致病病原的种类繁多,而且在抗生素和消毒药的不规范使用下,致病病原菌常常出现耐药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鉴于本病的复杂性,本文针对本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概述。

    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归结为原发的细菌感染、母猪患病继发细菌感染、公猪患病引发母猪感染,以及饲养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几个方面。

    1.1细菌感染

    病原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 [3­4]、链球菌[4]和绿脓杆菌[4]是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但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很多,还涉及化脓棒状杆菌[4]、沙门菌[4]、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枸橼酸杆菌及支原体等,还有病原性真菌,如念珠菌、放线菌和毛霉菌等引起的感染。MacLachlan等1987年从18例病猪子宫内检出大肠埃希菌6株、化脓棒状杆菌2株、奇异变形杆菌2株、假单胞菌1株和链球菌1株;Berner等在1993年通过子宫颈拭子取样,在从55例病例中检出22株大肠埃希菌,55例检出链球菌12株;刘忠华等1998年从27例病猪的子宫阴道分泌物和22例淘汰母猪子宫及卵巢内容物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74株、链球菌27株、葡萄球菌9株、嗜水气单胞菌5株、克雷伯菌6株、变形杆菌6株及沙门菌4株,其中60株大肠埃希菌能致死小鼠;郑立栋等2001年在21例患猪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到35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各11株,链球菌7株,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枸橼酸杆菌各1株,其他菌2株;黄淑坚等2002年从12头患猪子宫内膜炎症分泌物中分离到3种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彩虹等2005年从56头患病母猪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到6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22株、链球菌9株、化脓棒状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沙门菌2株、绿脓杆菌1株。

    1.2母猪因素

    母猪本身患有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性腹泻、结核病、布鲁菌病和滴虫等容易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5­7]。母猪在分娩、难产、产褥期中抵抗力下降,抗病能力削弱,如果内外环境中存在病原,也易引发本病。另外,正常子宫内含有大量的有益菌群[8],同时也存在一些内源性病原菌,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病原菌不能大量繁殖,一旦受到应激或饲粮缺乏某些维生素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内源性病原菌大量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9]。妊娠母猪重胎期(即妊娠后80 d~100 d)不吃料或少吃料,妊娠母猪从日粮中获得钙离子少,而钙离子是子宫收缩的原动力,故妊娠母猪在炎热的夏天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不正常现象,特别初产母猪更加明显,这也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原因[5]。

    1.3公猪因素

    公猪生殖器疾患,精液有炎性分泌物或配稀释液过程污染病原菌等,通过交配或授精均可能感染母猪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1.4 饲养管理不当及不合理操作

    饲养管理不当,在饲料配比中油饼比例过高,饲喂发霉变质含有毒素原料,青精料比例不当,饲喂酒糟、豆渣催乳等导致营养失衡等,使母猪体质下降,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引发本病。

    猪舍环境不清洁,场地消毒不严,流产及死胎的胎衣、胎儿处理不当污染环境,也可能造成外源性的感染。

    配种、人工授精、阴道检查时未对公、母猪生殖道,外部消毒以及器械、操作人员手臂未进行消毒或消毒不严格;输精操作不熟练损伤产道;输精频率过高,导致机械损伤和感染。

    子宫收缩乏力及难产、胎衣不下、恶露蓄积或死胎未排发生腐烂而引起子宫内膜炎。

    阴道脱、子宫脱等造成母猪产道损伤而引起感染。
    2症状

    母猪子宫内膜炎大体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三类,其中以慢性子宫内膜炎多见。

    2.1急性子宫内膜炎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体温升高,鼻盘干燥,不时见拱背努责,频频排尿,阴门不时流出灰黄色或灰白色、污秽有腥臭味分泌物,有的夹有胎衣碎片,卧下时更明显,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不愿给仔猪哺乳。

    2.2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较为多见,病猪有轻度全身反应,症状明显,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不食,饮欲增加,鼻镜干燥,尿少赤黄。主要在种母猪尾根、阴门周围有恶臭味的黏稠分泌物,干后形成薄痴,颜色为淡灰色、白色、黄色、暗灰色等,站立时不见黏液流出,卧地时流量较多,种母猪逐渐消瘦。哺乳母猪拒绝给仔猪哺乳,或泌乳量减少、无乳,或乳汁质量差,致使哺乳仔猪拉稀,发育不良;或发情周期紊乱,屡配不孕;或产仔少,产死胎;有的病猪进行性消瘦,继发感染败血症者可能以死亡告终。

    2.2.1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温有时略有升高。食欲及泌乳量下降,发情周期不正常,有时虽正常但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液略有浑浊,似淘米水或清鼻液。

     2.2.2慢性卡他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有轻度的全身反应,逐渐消瘦;发情周期不正常,从阴门流出灰色或黄褐色稀薄脓液,其尾根、阴门、飞节上带黏有阴道排出物并形成干痂。

    2.2.3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常从阴门排出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卧下时较多,呈灰色黄褐色、灰白色不等,阴门周围皮肤及尾根上粘附有脓性分泌物,干后形成薄痂,冲洗子宫时,回流液浑浊,像稀面糊状,有时呈黄色脓液。

    2.3隐性子宫内膜炎

 病猪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时好时差,发情周期不正常且无规律,屡配不孕,冲洗子宫时回流出略浑浊似清鼻样的液体。

    3预防措施

    饲养管理是控制规模化猪场疾病的关键因素,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也需以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作为保障。因此要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需要让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用高品质的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以增强群体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规模化猪场还必须在生产中做好早期断奶、隔离多点式生产、全进全出、环境控制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在母猪生产过程中执行严格的安全消毒操作,避免外来因素造成母猪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应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好免疫程序,尤其要做好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工作。

    3.1科学饲养

    科学规范化饲养母猪,做到日粮全价的同时,根据空怀、妊娠、哺乳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合理搭配饲料,青精料比例恰当,供给充足、洁净饮水,可以有效地保证母猪健康,提高母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这些都是疾病有效控制的基础。另外,加强运动也是保证母猪健康,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有效手段[2]。

    3.2加强管理

    3.2.1提供清洁的生长环境并建立有效可行的消毒制度 猪舍内保持安静、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定期或不定期对圈舍清扫清洗后,选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高压喷洒消毒,圈舍外及道路场地定期用“复合醛”或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尽可能有效消除致病因子。猪场门口设消毒池,池中消毒液要保证确实有效,并及时更换;工作人员需经洗澡并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尽可能避免外来人员进入场区,以防引入致病因子。

    3.2.2严格生产管理制度 对公猪和母猪应严格选择,保证公猪和母猪品质优良。精液应进行有效的检验,以保证安全可靠。应该加强人工输精员兽医卫生规范的培训,提高无菌操作观念,人工授精应由技术良好、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兽医人员操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子宫内膜炎。把好配种消毒关,输精管、注射器均需高温消毒备用,严格一猪一管或使用一次性输精管,输精前用1 g/L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术者手部及母猪外阴部。对于本交,配种前用1 g/L高锰酸钾溶液对公猪下腹和尿囊、母猪后躯和外阴进行清洗消毒。公猪阴茎有炎症时应停止配种。时刻保持产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特别是发情、产仔后消毒尤为重要。母猪进产房当天应冲洗消毒,产前母猪体表特别是后躯、乳房、臀部及阴部应先用肥皂水清洗,然后用0.1%来苏儿或万分之一新洁尔灭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接产、助产要由有经验的兽医进行,术者应剪短指甲,助产器械、手臂也应严格消毒。

    3.2.3建立产后检查制度 检查胎儿、胎衣是否排除干净,有残留要及时采取措施。产后继续加强分娩母猪后躯、特别是外阴周围和地板消毒,产后第5天内观察记录生殖道分泌物及恶露等排出性状。产后10 d内若分泌物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产后半月左右,定期检查子宫及子宫体的恢复情况。以上制度和措施是保证母猪产后30 d~35 d断奶后1周正常发情配种的关键。

    3.2.4预防性用药 母猪产有产后各7天,饲料中添加“加康”(微囊化氟甲砜霉素+免疫增强剂)+“洛沙丁”(2.5%洛美沙星)1000克,连续保健14天;初产母猪为预防胎衣不下或难产,在母猪产前2周内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成品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体质较差母猪临产前1周肌肉注射抗贫血药“血丰”10ml,以增强种母猪抵抗力[7]。

    对流产、产死胎、木乃伊、经助产和产后胎衣不下的母猪,使用“爱畜达”等20%长效土霉素20~30ml及缩宫素40 IU直接宫内投药[ 9]。产后常规注射1次~2次缩宫素,有利于污物及污液的排除。分娩完毕24 h后,再注射氯前列烯醇1次~2次,以进一步清除污物、污液[2]。母猪正常分娩胎衣排空后用1 g/L高锰酸钾500 mL冲洗一次即可。对流产、木乃伊,经过助产的母猪、产程过长的母猪、非正常预产期内生产母猪和产后长时间胎衣不下的母猪,先用2%碘酊、5%来苏儿各等份冲洗子宫1次,再投入青霉素160万单位,土霉素1 g,氟甲砜霉素1 g,葡萄糖20 g,溶入20 mL~30 mL水后注入子宫,间隔2 d~3 d再重复一次[5]。

    3.2.5及时淘汰老弱病残母猪及精液品质差的公猪 生产价值低的老弱病残母猪应当坚决淘汰,以免祸及其他优质母猪。严格检查公猪精液,对死精或无精等生产效率低的公猪也应及时淘汰。

    3.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免疫程序。对母猪进行相关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疫苗的免疫注射。还可以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的具体情况考虑针对性的使用一些自家细菌灭活苗来预防本病。

    4治疗措施

    对于母猪子宫内膜炎应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 10­11]。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复杂,引发因素众多,但是,病原菌感染是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因素,而且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黄淑坚等对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做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青霉素、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其余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氟哌酸均不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均为高度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致。由此可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是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必要手段。对于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炎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2]。可使用长效土霉素20~30ml+2.5%洛美沙星100克及缩宫素40 IU直接宫内投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用中草药及药剂来治疗本病的例子,如汪勇等[13]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本病,简学义用五花汤治疗本病[14]。还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例子[10]。在治疗手段方面,通常采用子宫冲洗、宫内投药及注射药物[2, 7,9, 15],冲洗子宫可用0.2%百菌消溶液500 mL~1 000 mL,用灌肠器或一次性输精器反复冲洗;宫内投药可以先冲洗子宫,同时肌注缩宫素50 IU 2 h~3 h后投药,对于症状轻微的可以不冲洗子宫直接投药;注射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感染情况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较好的效果[16]。

    5展望

    母猪子宫内膜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要做好本病的防治,首要的问题是要对本病的病因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提出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从而取得满意的效果。总体而言,本病也是重在预防,预防时首先应从饲养管理入手,抓好营养、卫生、人员意识等方面的工作,把日常兽医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大可能减少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感染;其次应该搞好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工作,保证母猪和公猪的生殖健康;再次就是可以通过预防性用药保证初产母猪的顺利生产、流产及产后胎衣不下的母猪的迅速康复。对于本病的治疗,利用子宫冲洗、宫内投药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全身性的感染却需要配合注射药物,不管是何种病因引发本病,通常都会有原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因而在治疗时应当对引起感染的细菌的特性有所认识,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才能保证一定的疗效。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也可以尝试优势致病菌的自家疫苗研制使用。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子宫内膜炎 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