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发热主要靠体温检查,这不仅可作诊断疾病的参考,还常可借助体温来判断疾病性质,如急性传染病常发生高热。此外,尚可依据体温变化,观察疗效及推断疾病的愈后是否良好。体温上升常伴随心跳数增加。体温下降与心跳数减少和症状改善相一致,则表明疾病有所好转。若体温下降不与心跳数减少和症状改善相一致,则表明疾病趋向恶化,或病猪可能不久就要死亡。
1、测量体温方法
先在体温表的上端拴上一条细线绳,细绳另一端拴-上一只铁夹子。使用前先把表上水银柱甩到35℃以下,然后将铁夹子夹在臀部被毛上,停留3-5min后取出,用酒精棉花拭净,查看表上度数。最后将水银柱甩下后妥善保管。
上升的体温未能测到或测得的体温过低,有时劝;可遇到,原因可能为肛门括约肌松弛,体温表插入太浅,测量的时间不够或由于直肠内充满粪便。若测量前未将表上上次升高的度数甩下,则可能将体温不高的病猪误判为发热。
2、猪正常体温
体温超过上限0.5℃均可视为发热,上升1℃以内为低热,1-2℃为中等度热,2-4℃为高热,4℃以上为超高热。
3、机体发热的生理作用
发热具有双重性,有利也有弊。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一定限度内的发热,如中等程度的发热能增强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的口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加速抗体生成,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有助于机体对致病因素(特别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因此,发热可视为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
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时用于机体内物质分解代谢增强营养物质消耗过多,加之摄入不足及酸性代谢产物蓄积或酸中毒,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特别务实质脏器呈现营养不良性变化,可位机体消瘦和抗病力降低。
许多微生物生长需要铁,内生致热原可使循环内铁的水平降低.因而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4、机体发热的处理方法
发热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体温的变化,反映病情的变化,并可作为疾病的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因而在没有弄清病因之前,只要不是高热(增高<3℃),持续时间不长,又无严重病情,一般不要立即退热:因解热本身不能使疾病康复,且药效短暂。药效一过,体温又会上升。相反,疾病一经确诊,针对病因治疗奏效,则热自行消退。若忽视病因,过早强行解热,容易掩盖和加重病情,并可能对药物的疗效造成错误判断,有弊无益。
对于发生高热(增高>3℃),则中枢神经和心脏可能受到影响,应迟早解热,尤其对幼畜容易诱发惊厥;对怀孕母猪容易引起流产和心力衰竭。对持续性发热病猪也应考虑解热。在解热的同时,应针对病因积极进行治疗。
4.1解热
以上发热增高“<3℃或>3℃”系参考人医的“<40℃或>40℃"而定闷,也有认为体温超过42.5℃时,一般才首先考虑解热同。
解热可选用安乃近注射液,作用快而显著。剂量为每次1-3g,肌注。小猪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0mg计算。此药易引起不良反应,较长期使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故应严格控制剂量,不能过量使用。此外,应注意猪舍空气流通,以增加对流散热,并及时补充水分。病猪如尚有食欲,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同时避免使用各种含铁制剂。
4.2抗炎
抗炎常用地塞米松,副作川少,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织胺和其他毒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当严重中毒性感染时,与足量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降温、抗毒索、抗炎、抗休克和促进症状缓解的作用。临床上用于各种急性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胸膜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或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肺炎,以及由猪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属非特异性,对病原菌并无抑制和杀灭作用。且由于其能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可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易引起继发感染。因而一般性感染不要应用,急性感染时,必须与足量有效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并应掌握病情,及时减量和停用。
地塞米松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幼猪不可反复使用,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病毒性感染时不应使用,因多数没有相应的抗病毒药,机体只能依靠免疫系统来抵抗病毒的侵袭。如果使用,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促使病情更加恶化。一般应川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天1次肌注4-12mg小猪1-2.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