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葡萄球菌皮炎病(又称为猪传染性渗出性皮炎、溢脂性皮炎或煤烟病),是由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子猪高度接触性皮肤病。初生哺乳子猪最易感染。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能通过多种途经感染,近年来葡萄球菌皮炎病在猪场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
发病情况
广东省云浮市某万头养殖场,自繁自养的9窝子猪103头。15日龄时有部分子猪开始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在眼睛周围、面颊、耳廓和肛门周围等无毛处皮肤出现红斑。发病5天内死亡3头子猪。
临床症状
病猪出现红斑处发生3毫米~4毫米大小的微黄色水疱,并迅速破裂,渗出晴朗的浆液或黏液,与皮屑、皮脂腺和污垢混合,逐渐蔓延至全身表皮,干燥后形成微棕色磷片状结痂,发痒,常在墙角、粗糙物体上擦痒。痂皮脱落,露出鲜红色创面。随着病情继续发展,体温升高,猪体消瘦,全身性皮肤发红,出现黄褐色脂性渗出物,尘埃附着,发出恶臭味,表皮增厚,干燥,皲裂,污秽不堪,继而病猪呼吸困难,衰弱,出现伴有脱水症状的败血症而死亡。
病理变化
刮掉结痂的皮肤表层与真皮层交接处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冠脂肪出血,心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脓性坏死灶。肝脏、脾脏肿胀瘀血。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本病的初步诊断,为确诊需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
(1)无菌挑取病死猪心脏、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到多量单个球形、成对或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
(2)将病死猪心脏、肝脏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形成表面光滑隆起、边缘整齐、不透明、白色的圆形菌落,继续培养后,菌落变成金黄色。挑起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成双成簇的跟病料所见相同的具有典型葡萄状排列的菌体。
(3)生化试验:将菌株接种于乳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培养基中,产酸不产气。靛基质试验阴性,尿素酶试验阳性。
由此可诊断该批子猪患葡萄球菌皮炎病。
治疗
(1)发现病猪后即隔离,然后对病猪污染的圈舍及养猪环境用2%烧碱彻底消毒,3天/次。
(2)对出现临床症状的子猪肌肉注射阿莫西林(20毫克每千克体重),每天1-2次,连用5天。
(3)对母猪用水溶性阿莫西林拌料,连用5天。
(4)对皮肤已经感染葡萄球菌的子猪,用2%龙胆紫液涂擦。
如此用药5天后,发病子猪的葡萄球菌皮炎病得到控制,无再蔓延传染的现象,95%的子猪均恢复正常,有几头病重的子猪恢复不够良好,采取淘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