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词:

猪场如何控制口蹄疫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0日 来源:华夏养猪网

口蹄疫给世界各国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仅在2000年和2001年,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36个国家,包括中国台湾,都发生过口蹄疫,其中菲律宾有736起,伊朗有455起。目前,口蹄疫的危害仍然十分严重,2005年俄罗斯、秘鲁、蒙古、巴西等国发生口蹄疫疫情;2006年,越南、博茨瓦纳、巴西等国发生口蹄疫疫情;2007年,英国、朝鲜、厄瓜多尔等国发生口蹄疫疫情;2005-2007年,我国个别省份发生了牛羊口蹄疫疫情;2007年,我国周边12个国家流行0型、亚洲I型、A型等多种亚型口蹄疫疫情;2008年1月,塔吉克斯坦、赞比亚等牲畜又发生口蹄疫疫情。口蹄疫的肆虐,已对世界各国的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口蹄疫分O型、A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Asia I型f亚洲I型17个血清型,各主型又分若干亚型,各主型之间无交*免疫性,且可在不同种动物间传播,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有交互免疫性。目前我国猪用口蹄疫的疫苗只有0型的普通苗和浓缩苗,而Asia I型在国内山东、江苏、北京、河北等地的牛群中出现,口蹄疫对我国养猪业的威胁进一步加大,规模化猪场将要面对Asia I、O、A三型口蹄疫的威胁,防制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口蹄疫病猪常因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加上其它应激因素,死亡率明显上升,很多猪场业主谈口蹄疫色变且心有余悸,有的场主、技术人员甚至对预防口蹄疫是否有效产生了怀疑。为了给我国的养猪同行提供防制口蹄疫的经验,笔者结合在国内外猪场的工作经历,参考我国台湾、香港等地规模化猪场预防和控制猪口蹄疫的成功经验,撰写了以下如何预防、及早发现和控制口蹄疫的具体措施,供养猪同仁交流和参考。

一、如何预防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的发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需要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猪群3个要素构成,即传染三部曲,如缺少其一要素,猪口蹄疫就不会发生,根据这一原理和口蹄疫的病原学特点,采取综合性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高免猪群,从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发展。
1.全面封闭猪场一拒绝传染源进入猪场
⑴坚持自繁自养为主,减少疫病传入。需引进种猪时,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和了解具体情况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经隔离检疫、免疫接种、严格消毒、药物净化和驱虫,并监测猪瘟、口蹄疫 的抗体情况后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除在非疫病流行季节引进少量种猪外,避免外购猪苗育肥出售, 以防止外来猪群带毒和交*感染。育肥猪场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购进的猪苗在原来猪场没发病,但进入育肥场后,由于环境、饲料等饲养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应激,仔猪抵抗力下降,接着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甚至暴发口蹄疫或猪瘟。
⑵猪场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通道,配备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消毒设备,业务来往的车辆、人员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生活管理区(冬春季节应严格限制人员进入),严禁任何外来人员、车辆、用具、牲畜产品进入猪场生产区。
⑶猪场生产区应有围墙、防疫沟或其它隔离设施,春天在生产区周围围墙外播种荆棘类植物,逐步形成天然的防护网,再加上围墙、挖防疫沟将生产、生活区彻底分开,生产区只留更衣室人 员入口、饲料入口和装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⑷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出入口和饲料入口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淋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途径的管理,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
入猪场内。
特别应引起猪场管理者注意的是:装猪台是疫病最容易传入猪场的关键点,对外销售的装猪台应设在猪场外,使用本场专用运猪车辆(或拖拉机)将出售的商品猪从生产区装猪台运至场外装猪台,猪贩和屠宰人员在任何时候不得进入装猪台,这是控制猪口蹄疫最有效的措施。
⑸猪场应搞好场内文娱体育设施,尽量减少员工外出的机会,外出回场人员经淋浴消毒后,净化1天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
⑹外销商品猪应尽量固定客户,批发送货上门,减少猪贩和屠宰人员到场买猪,加强对出猪台管理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进入出猪通道的猪只不准返回生产线,生产线人员不超越出猪台。
2.强化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消毒工作能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免疫工作中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需要以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为基础,在存在口蹄疫强毒而且污染严重的猪场,即使是质量优良的口蹄疫浓缩疫苗,使用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近年来疫情较复杂,口蹄疫病原多型易变,疫苗的效果有时不很理想,更应重视消毒工作。口蹄疫病毒属于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酸性和醛
类、卤素类消毒剂敏感。可使用复合醛类、碘制剂、氯制剂、过氧化物等消毒剂对栏舍、猪群、环境消毒。目前,广东腾骏药业与美国伊利纳斯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复合醛”,已成为国内养猪业知名度最高的产品之一。
生产上可应用“复合醛”等消毒液,按1:200~1 000的比例稀释,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排水道、空气以及公猪、母猪、生长育成猪全身体表(寒冷天气除外)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保温箱等场所、设施的消毒。消毒前必须先进行严格的清洗工作,才能达到
较好效果。正常情况下,生产区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猪舍每周消毒1~2次、冬天封闭期和特殊情况每周消毒2~4次。猪场应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在每批猪全部转出后,猪栏先经过严格清洗,再用高效的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 消毒后经空置净化5~7天,然后转入新的猪群。每年更换2~3种不同性质的消毒液,避免病毒对同类消毒剂产生耐药性而变
得不敏感。
3.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建立高免猪
⑴充分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尽量使猪群有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饲料营养水平和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当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或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猪的免疫功能就会降低。在气候变化较大时,如雾天、阴雨天、甚至夏秋交界、冬春交界,日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更要注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降温,降低饲养密度,转栏时注意饲料过渡并适当喂给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抵抗疫病的能力。
⑵接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多个猪场临床试验证明,常规打一次疫苗,其有保护力抗体滴度,肉猪只能维持2个月,母猪只能维持3~4个月,而不是1年,按商品猪5-6月龄出栏计,一生需注射口蹄疫疫苗2~3次,母猪1年应注射3次口蹄疫高效浓缩疫苗,且剂量应适当加大(3~5毫升),疫苗应专人管理,注射口蹄疫疫苗时要求有2名工作人员一起完成,谁领疫苗,谁注射,应登记清楚,经手、证明双方签名,以堵塞漏洞,这些都是经验教训。注射口蹄疫疫苗15~20天后,每批猪应抽样采血做免疫监测,如免疫猪抗体效价1:256以下占70%时,应立即强化接种疫苗,直到合格为止,母猪每年采血2次做监测。各场应根据猪群抗体水平的监测结果,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现介绍较为成功地控制猪口蹄疫猪场的免疫程序,以供参考:使用0型口蹄疫灭活浓缩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注:如果发病猪口蹄疫型号是Asia I型或A型,则0型口蹄疫疫苗没有效果)。种公猪每年接种3次,每次间隔4个月,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间隔30天免疫2次,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头。种母猪配种前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分娩前1个月再次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确保产后乳汁内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1:1 024以上,保证哺乳和保育仔猪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为防止母猪因注射疫苗产生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骏维安”等多维电解质抗应激药物。仔猪可在断奶后6O~7O日龄注射浓缩苗2毫升/头,105~115日龄再注射3毫升/头,商品猪出栏前25~3O天再免疫3毫升/头,预防运输途中或在屠宰场时感染发病。
试验表明,母猪一年中免疫3次,仔猪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以保护到6O~7O日龄。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仔猪免疫时间太早,4O~45日龄之间甚至更早,这样就使仔猪的母源抗体快速下降,同时注射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不甚理想。
⑶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抵抗力,许多猪场按免疫程序接种了疫苗,但由于动物个体生理状况、健康状况、年龄、饲养管理条件、饲料营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抗体水平不整齐,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在目前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猪体的主动抵抗能力降低,当外界病毒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猪场时,往往引起猪口蹄疫等疫病的暴发。猪场可通过使用“抗疫键”等免疫增强剂,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4.注意疫病的动态,发现某一地区发生口蹄疫,应禁止该地区人员进入猪场,居住地属该地区的本场工作人员不能回家探亲。猪场应经常和各省、市兽医防疫站、当地防检部门联系、沟通,了解疫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

二、如何及早发现猪场发生口蹄疫
口蹄疫疫情的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封锁,小范围隔离、扑杀处理。故要求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在猪场附近发生疫情时,经常检查本场猪群的健康情况。
1.猪群发生口蹄疫时的症状
猪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猪发生口蹄疫时的临床症状。当猪只发病时,患猪一般常独处于猪栏角落阴暗处,有时可见全身被毛松乱,精神沉郁:驱赶时起立困难,站立不稳,常会发出痛苦的尖叫声,这时四肢蹄冠、鼻镜上缘可能有水泡,应仔细观察。不同猪场或猪只发生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不一致,抵抗力强的患猪,四肢蹄冠起水泡仍只出现轻度跛行,鼻镜出现大水泡仍采食正常,有时只是单脚起泡而鼻镜上没有水泡,较难判断。哺乳母猪可见乳区有白色水泡;哺乳仔猪肢、蹄疼痛,跪行或突然死亡。患猪一般会在发病2-4天后蹄壳脱落。
2.猪场日常检查方法 
⑴保育、生长、育成舍,正常情况下每天检查1次,可在冲洗猪栏时留意不愿起立、跛行、嘶叫的猪只。检查时可使用足够长的木棒或竹杆等器械,先配好消毒药液 复合醛”或过氧乙酸均可),工作人员在猪栏外用器械驱赶猪只,每检查一栏猪均应消毒好器械再检查下一栏猪。
⑵分娩舍、配种舍、怀孕舍,喂料时应特别留意不愿站立采食的猪只,驱赶起立观察其是否跛行,并检查蹄冠和鼻镜是否有异常变化;哺乳母猪应留意乳房区有无白色水泡,仔猪有无扎堆、跪行,驱赶时有无发出痛苦的尖叫声或出现突然死亡。


三、猪场发生口蹄疫时怎么办
当猪场发生口蹄疫或疑似口蹄疫时,必须按“早、快、严、小”原则,采取得力的紧急措施,尽快将口蹄疫消灭在萌芽状态。
1.饲养员或工作人员发现可疑患猪时,不能离开本栋猪舍,应先就地消毒好自身的手及水鞋,呼唤其它猪舍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向兽医报告;确认为口蹄疫病猪后,及早采取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患有疫病或者疑似疫病的动物,都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2.立即严格封锁疫场,发病期间禁止向外出售任何猪只。本生产线饲养员各就各位,不得到其它猪舍工作(串仓),并立即使用对病毒效果较好的消毒剂对猪舍、猪群、生产区内的主要通道进行严格消毒,可用“复合醛”、氯或碘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如果使用复合醛,可按1:250的比例稀释,每天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进行6次严格消毒,发病1O天内可按1:250稀释,1O天后可按1:5O0稀释进行消毒,每天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进行6次严格消毒,并安排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猪舍外围的消毒工作;猪场生活管理区应每天消毒1次。
3.用隔离物(如塑料薄膜)将整栋猪舍围成3个区域,即疫点、准疫点、准健康区,疫点、准疫点、准健康区按下列要求界定和进行消毒工作。疫点:发病猪栏左右2个猪栏及发病猪栏对面3个栏,合计6个猪栏,要求每3-4小时消毒1次。准疫点:同栋猪舍内除疫点外的其它猪栏,每天消毒4~5次。准健康区:与发病猪舍相邻的猪舍,每天消毒2~3次。其它猪舍每天消毒1次。使用0.5%复合醛或过氧乙酸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以起到空间消毒作用,由于过氧乙酸对金属水管的腐蚀性强,每次消毒完毕后,应马上用清水冲洗喷雾机械的水管。
4.扑杀病猪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措施。可采用电击、注射敌敌畏等有机磷剂方式扑杀患病猪,扑杀后病猪尸体用不漏水的双层塑料薄膜包装捆绑,用高浓度的消毒液泼洗整个猪栏及尸体。参与扑杀和包裹死猪的人员应戴帽、口罩及手套。在做完消毒工作后应换下所有衣服、帽、口罩及手套,并放于高浓度的消毒液(1:200的活性氯)内浸泡消毒。病猪尸体可移至猪栏内露天外(运动场)就地浇上柴油烧毁,但应注意安全,慎防发生火灾。也可将病猪尸体深埋处理,应预先安排人员挖好深坑,坑深度应在3米以上,事先应选好运猪路线,由疫点内的工作人员负责搬运死猪,运至已挖好的深坑内深埋,坑内先铺一层10厘米左右的含氯消毒剂,深埋每一层死猪后,再铺一层消毒剂。运输死猪经过的主要通道及猪舍之间的空地均应进行严格消毒。
5.紧急接种。当猪场发生疫情或猪场附近出现口蹄疫疫情时,全场各年龄段猪群要立即紧急接种口蹄疫高效浓缩灭活苗,并按“先健康群、后可疑群,由外向里’倾序的原则,实施口蹄疫高效浓缩疫苗的紧急接种工作,接种剂量应加倍(3~5毫升),接种时应严格做到每注射1头猪更换1个针头,免疫操作人员不得进入猪栏,可利用喂料吸引猪群集中在隔栏边采食,兽医工作人员站在栏外或站在猪栏隔墙上完成注射工作。猪群一般在注射疫苗14天后产生免疫力,在发生疫情的猪舍内,最好能对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群接种口蹄疫康复血清(发病28天以上、60天以内的康复猪采血)5-8毫升,头,接种后l2小时即可起到被动免疫作用,并可维持20天,接种时也应严格做到每注射1头猪更换1个针头。当分娩舍发生口蹄疫时,10日龄内的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哺乳仔猪肌内或皮下接种康复血清2~3毫升,头,以防哺乳仔猪感染死亡,仔猪可饲喂代乳料,适当提前到18~21日龄断奶。
6.发病猪常因感染细菌导致蹄壳脱落,爬不动而采食不到饲料和不能饮水而饿死或渴死,应加强疫区猪群的护理工作,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2种不同抗生素。近年来,患口蹄疫的病猪常因继发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性疾病,加上其它应激因素,死亡率明显上升,应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如“加
康”、支原净、磺胺类药物,同时饮水中添加抗应激添加剂,连用7~l0天,控制或防止继发感染其它细菌性疾病,降低患病猪的死亡率。
7.发病猪场应安排专门人员日夜值班,限制疫点(发病猪舍或发病猪场)人员的行动;进入疫点的工作人员必须在该疫点门口第2次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并严格消毒手臂;进入疫点的人员不准再进入饲养健康猪的猪场或猪舍;疫点人员食宿应集中,严禁疫点工作人员与非疫点工作人员同室居住,疫点与非疫点的工作人员以及饲料进入疫区后的运动和运输路线不能交*,使用的工具和用品必须严格分开。
8.严防病原向外传播。疫区内所有猪只不能移动, 严禁任何人、猪只、车辆、用具和其它可能成为传播途径的物品运出,疫区的猪粪便及污物应进行发酵无害化处理、污水经集中处理,严格消毒后才能对外排放,避免病原向外扩散。疫点所在猪舍的排污沟,应先堵塞,放入消毒剂消毒,过几小时后再排放。或每4小时向排水沟投放消毒药物。在阴雨天气时,应安排疫点外围的工作人员检查和疏通下水沟,避免下水沟堵塞而导致污水倒流,进入饲养健康猪的猪舍,引起健康猪群发病。病猪污染的场地、用具必须进行彻底消毒,病死猪尸体和废弃物要就地做烧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禁运出食用或做其它用途。
9.想方设法控制猪场内风向,可用电动大风扇使空气从饲养健康猪群的猪舍吹向发病猪舍,避免空气由发病群向健康群方向流动。
10.贵重的种用猪可考虑严格隔离并加强护理,配合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油或紫药水,并肌注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严禁进入饲养病猪的猪栏,可站在猪栏隔墙上对病猪进行必要的处理,用长杆蘸上20%的碘甘油或紫药水涂在病猪嘴和蹄上,可加快伤口愈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条的规
定: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迅速扑灭疫病,并通报毗邻地区)。
11.做好疫点和疫区内杀灭鼠、蚊和苍蝇等工作,并在疫点周围的道路铺上石灰,防止鼠类走动传播病毒。
12.解除封锁。最后1头病猪扑杀处理完毕(或痊愈),猪场不再出现新的病例后3周,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才可以解除封锁。全场进行1次全面彻底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对饲养过病猪的猪舍和周围环境、所有工具、食槽及工作服、鞋等物品,应进行3次以上严格彻底消毒,并清理消毒好猪舍的下水沟。猪舍隔3~5天后,再用生石灰(指示剂)加烧碱水溶液反复刷洗消毒2―3次以上,经一定时间空置后(起码3周以上),才可以重新投入生产。

(本站图文全部转载自互联网并全部为免费分享。若有侵权之处请速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400-810-5353 举报邮箱:xuefeng@aweb.com.cn)
更多关于 的文章

相关文章